中国数字经济长远发展仍需适应国际变革
5月17日,全国政协“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中国数字经济再迎政策利好,应当时不我待抓住发展机遇,洞察前沿方向。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呈现出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但由于历史积累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及鼓励创新政策有待强化,我国数字经济更偏向于数量增长和模仿式跟进,未能在质量上占优,容易形成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局面。
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全球数字秩序与规则的竞合博弈日益高企,数字经济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主赛道。鉴于此,我国数字经济在稳中向前的同时,仍要从长远出发,努力适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变革。
每一次全球化浪潮都是由技术变革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而实现的。数字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其发展受土地、劳动力等因素限制很小,天然具有全球性竞争态势。新冠疫情发生后,数字经济的产业赋能作用增强,跨越性创新频发,正在对既有产业形成冲击并使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构。尤其是近年来单边主义日益盛行,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可能因此受到挑战,为适应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呈现的数字化、服务化、去中介化、定制化新趋势,我国应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促进要素集约和资源节约化配置。
要抢占数字经济的全球制高点,绕不开核心产业尤其是数字核心技术。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导致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足,这是我国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一方面,企业、产业如果技术依存度或对外依存度过高,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尤其是制造业多以代工和组装为主,就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另一方面,引进的技术本身就具有时滞性和不确定性,一旦核心技术支持被取消,将很难再恢复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在这一客观现实下,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需要从基础研究出发,夯实数字经济底层研究,重点解决“卡脖子”的原始创新问题,使整个数字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算法设计、模拟训练等链条“一脉相承”,实现数字经济发展协同优化。
我国数字经济的海量数据、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都需要技术推广、落地才能充分激活,因此加快数字技术转化应用,推动实体经济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创新尤为重要。具体来看,需要逐步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企业,与农业、医疗、旅游、交通等行业深入融合,加快数字企业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要对社会资本投资进行有序引导,防止各地数字经济领域一哄而上,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在数字化领域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的研究及部署方面,不仅要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红利”,也应借此机会加强数字技术研发推广,促进国际影响力提升。
下一阶段,在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基础上,应积极稳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流动监管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数据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数字安全、数字贸易等矛盾和争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稳中有序。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