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年产值400亿!苏州高新区打造首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近日,苏州高新区出台10项“三年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均列出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数据显示,作为苏州市第一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该区军民结合特色产品年产值已达400亿元,并继续保持超10%速度增长。
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国有军工企业成“先行表率”
近日,位于高新区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推出了一款基于LTCC技术的汽车用氧传感器。它能将发动机排出气体的氧浓度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反馈给发动机控制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被排出,让汽车排放的尾气更为环保。
“这款产品的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已开发出能够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车型的多款产品。”214所副所长陈远金介绍:“LTCC 以前主要用在军用微波毫米波和弹载微系统领域现在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所需要的传感器上,不仅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而且可推动环保新国标实施应用,也为制定更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眼下我们正在与高新区政府合作,共同探索类似军转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先后引进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科院地理所苏州基地、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等涉及军民融合领域的科研院所;集聚了中航工业长风电子、中核苏阀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军民融合产业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在高新区,利用华东分所拥有的专业实验室,构建起服务于军工电子、航天、航空、兵器等领域的计量检测、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失效分析、元器件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依托214所,构建能满足国标和军标的集成电路可靠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军品产品筛选试验、可靠性试验、产品检验、破坏性物理分析等专业技术服务;依托东菱振动,构建起力学环境测试平台、航空发动机专用测试平台、导弹定寿试验等平台。
“全区集聚的80多家‘国字号’大院大所及25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等,更是成为了区域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高新区“三年行动计划”中,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全区列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以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将进一步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组织年度国防潜力调查;强化华东分所、兵器214所、东菱振动等军民结合专业技术平台建设。
深耕细分技术市场、让“民参军”企业发挥“鲶鱼效应”
“以前,国家尖端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大型军工集团手里。而在长年累月运转中,为更好提高生产效率,国家开始倡导把不涉及国防机密的相关技术转给民营企业。同时,希望利用民营企业的‘鲶鱼效应’,进一步促进国家军工产业发展。”区发改局新兴产业处处长过英豪介绍,这样,很好地促进了不少“民参军”企业的快速发展。
苏州融萃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民参军”新星。公司研发的小型智能排爆机器人,其外观酷似玩具“坦克”,顶端安装有“炮管”。它能够快速接近爆炸物,通过发射水炮瞬间产生的气压打碎爆炸物。产品可用来替代特警,在城市地下、高层建筑、飞机、火车、公交车等狭小空间完成排爆作业,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特警伤亡危险。
“我们这款排爆机器人,是基于一线战士的实战需求进行研发的,从而保证了武器装备简单、易用的最基本属性。”在谈及如何将民间智慧快速转化到军事科技应用时,公司总经理陈宏炬说,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公司去年8月才成立,今年4月,产品就实现了量产定型。在公司成立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高新区都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与引导。而这里的良好的科研环境、人文环境,都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动力与保障。”
在高新区,因军民融合探索早,已建立起了“统一领导、资源共享、推进有力”的军民融合推进机制,在促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全区80%以上的规上军民融合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这些企业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在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先后承接国防科工委、总装、海装、空装等研发课题与预研任务,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26项。
东菱振动的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晶讯科技的专用熔断器、赛力菲陶纤的陶瓷先驱体聚碳烷、碳化硅纤维等产品,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禁运;苏州科达、东菱振动、路之遥三企业获批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后两家企业还获批了国家驰名商标。
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集群,让“军转民”“民参军”双向溢出
苏州高新区的军民融合,还表现在对航空航天领域的积极贡献上。去年,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空,书写中国航天又一华丽篇章。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也与区内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的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东菱振动公司的35 吨大型振动台上,进行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推进舱、唤醒负载等的振动实验,以考核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验证其“身体”能否满足预期的设计需求;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机构、太阳能帆板姿态调整机构和电源分系统中,则使用了214 所苏州研发中心研制的四种CAST等级混合集成电路。
仅东菱振动,就参与了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工程、风云系列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制建设试验相关配套工作,为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高水平力学环境与可靠性检测。
区发改局副局长徐晖介绍,高新区依靠承担军工任务的国有企业,已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三大特色军民结合产业集群,成为国防工业集聚、技术产品先进、服务体系完善的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区;军民融合产业,正日渐成为带动高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及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目前,高新区正在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扶持,全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今年落户的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将瞄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先进结构及功能材料、人工智能、惯性定位导航与量子精密测量、医工交叉等5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由5个院士分别带领一支北航国家级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军民融合的高水平创新项目;今年,高新区还将承办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半决赛。
全区在瞄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核心区目标上,正以“高端引领、军民统筹、优化集聚、重点带动”为原则,努力建设一个技术产品先进、装备保障有力、服务体系完善的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将以项目为纽带,引导辖区企业与军工科研院所合作,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实验室等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与完善“军转民”技术的溢出与“民参军”成果的输送双向互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