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海绵园区”——中关村软件园生态建设再升级
夏季的强降雨一直是困扰中关村软件园的一个大问题,一旦雨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加大,排水系统承受的压力将倍增。往年,园区内大小企业的员工深受其扰,持续较大强度的降雨会给他们的上下班出行造成很大的难度,甚至寸步难行。
而2018年,园区内人人都感觉到了有些不一样,在这个七月末八月初的雨季里,大大小小的雨也经历过几次,但好像再也没有往年那种焦头烂额的感觉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雨中依旧没有积水的道路和随之而来的好心情。
记者采访了中关村软件园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原来从去年3月份开始,园区就在为解决这个大家都在苦恼的问题而努力。经过历时十个月的调研考察和四个月的施工建设之后,一些新的海绵设施正式在园区安家落户。中关村软件园公司组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抢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相关建设并达到使用功能,随之经受住了7月几场暴雨的考验。
“大功臣”减轻园区排水压力
其中体积最大的海绵设施就是调蓄池,它主体结构长约43m、宽约18m、高约4m,调蓄容积达到2500m3。它能在园区排水系统达到饱和的时候将雨水储存起来,是减轻强降雨时排水压力的大功臣。
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溢流墙的设计,当降雨量较小、中关村软件园原有的排水系统可以负担时,溢流墙可以阻止雨水进入到调蓄池中,防止倒灌,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当降雨量较大、园区内原有的排水系统达到饱和时,雨水水位高于溢流墙墙顶进入调蓄池内储存起来,达到减轻园区排水压力、减少路面积水的作用,实现海绵蓄排。
除了调蓄池外,在调蓄池和连接箱涵的上方还有一些其他的海绵措施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如雨水花园,就是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进行收集,进入回收利用;如入渗沟,也是汇聚并净化雨水,其中部分雨水自然下渗,涵养地下水源,其他可进入园区水路径管道进行收集,进入回收利用;还有一个小亮点就是增加了下凹绿地,它可以控制该汇水区域雨水径流量,减少排入雨水管网的雨水总量;并且在建设实施这些的时候选用透水铺装,降低雨水径流系数。
同时,整套的调蓄池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和中关村软件园监控联网,方便实时的了解调蓄池各部分的工作情况以及雨量和水位的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未来可以对园区内的积水情况进行预测和预警,为智慧园区的建设添一份力量。
在中关村软件园新增的海绵措施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园区道路升级改造之后有了缓解积水压力的功能。这些我们身边每天都见到每天都踩过的道路原来多了这么神奇的作用。
中关村软件园对部分人行道进行了改造升级,它选取了生态砂基透水砖作为材料,这种砖以荒废的沙为原料,免烧结成型,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同时这种砖具有表面光滑质密但摩擦系数大的特点,具有极佳的耐老化和不结冰性能。这种绿色生态材料的选择同时也反映出园区的生态理念已经深入骨髓。
同时中关村软件园内增加了慢跑道的铺设,它在材料上选取了彩色透水混凝土,铺成的路面具有15%-25%的孔隙,透水速率远远高于最大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系统下的排除速率(高出五倍);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装饰性和可塑性,能够实现不同的造型图案、分割样式和多种配色方案,来满足不同环境和个性化要求的装饰风格。
这次中关村软件园升级改造的人行道路和铺设的慢跑道总长度约2650米,它们不仅能够缓解园区排水压力,同时也体现出园区注重人文的理念。后期园区也会进一步的加强这种人文建设,例如推出与慢跑道相匹配的APP等来加强使用体验等。
中关村软件园一直秉承着“让科技融入自然”的宗旨,遵循生态学的原理,注重生态、人文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园区内的企业和员工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园区环境而努力,软件园生态园区的提升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