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大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详细内容

我国智慧城市超500个 大数据支撑智慧民生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小区门禁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扫描小区住户,方便进出;街边的路灯,可以根据环境和人流自动调节开关和明暗,还可以给汽车充电、充当网络热点;垃圾箱自动感应垃圾存量,及时发送通知并规划导航信息,便于垃圾收集……经过几年的建设,智慧城市在中国正从规划变为现实,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德勤最新发布的一份《超级智慧城市报告》表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中国在建500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

大数据

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智慧城市不是个新概念,然而却在近几年异常火爆,究其根本是科技不断地进步,技术硬件条件逐渐发展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政策扶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意义重大:中国城市化“政府主导”的因素大于“市场演变”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规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随后,政策文件分别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措施,“加快”和“促进”是出现频度较高的关键词,随着智慧城市参考指标体系的构建完善,前瞻判断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化指导意见将会陆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光环”仍将延续。

由市场行为逐渐转变为政府力挺,雄安新区的建立等表明,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大数据的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数据驱动城市运营管理能力提升步入新阶段;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企业积极参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升智慧城市内涵和外延,在电子政务、民生信息化服务、城市交通、金融监管、医疗等方面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大数据为“智慧民生”提供服务

如今全球已步入移动互联连接一切的时代。移动互联的发展使我们有能力把一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连接起来。

大数据实践包含互联网大数据、政府大数据、企业大数据、个人大数据等多个维度。目前,互联网大数据是已经开始得到有效利用的细分领域,而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大数据应用才刚刚开始,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8年,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全面深度渗透将有力地促进产业格局重构,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数字建设峰会华为展台的智慧城市展区,华为呈现了如何实现基于城市全场景数据的城市运行、应急联动和决策支持。华为携手合作伙伴泰华打造的“智慧路灯”包含了智慧照明、气象、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应急呼叫、公共广播、LED信息发布、无线网络、智能充电桩、RFID、触摸屏显示等多种功能。其可作为今后市政建设的一个位置点和求助点,可设有一键报警按钮。同时该道路上的监控摄像头也会立刻拍摄现场的实时视频,并传回管理平台,以便采取最适宜的紧急救助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打破信息孤岛是关键

大数据是城市各个领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大数据遍布智慧城市的每个角落。

从城市管理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治理革命。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先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二是利用开放的数据,挖掘其最大应用价值。

事实上,智慧城市还远没有到“很美”的程度。据《2017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报告》显示,截至去年4月,全国19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8398个开放数据中仍有约25%的机器可读性较差。

“我们的城市已经形成了,并不是一张白纸,过去形成的大量信息孤岛,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关键难题”。中科院院士梅宏认为,信息孤岛的产生是随着网络化开始的,信息技术网络化发展自然带来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尤为重要。“要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必须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方面着手,三管齐下才能奏效,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认为,城市数据的可获性非常关键,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目前掌握着大量数据,如何以一种可控、可信方法来公布数据,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