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5G

当前位置:首页 > 5G > 详细内容

5G 助力医疗急救 拓宽“生命通道”

对于医疗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最贴切不过。

近日,山东济宁来鹤小区的田某突发持续性胸痛,家人立即拨打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电话。患者上救护车后,车上的徐大夫详细询问了病情,快速为田某做了心电图检查,并立即通过济宁移动5G救护车车载信息化系统将心电图上传给医院急诊室的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初步诊断后,将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进行治疗,“D-to-B”(患者从进大门到血管开通时间)仅用了12分钟,远低于国家要求的“D-toB”90分钟的上限。

如此高效地完成患者入院救治,得益于济宁移动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的“基于5G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与研究”项目的落地实施。该项目发挥院前“病人未到、信息先到”作用,给予院方准备时间,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

据了解,5G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使患者在救护车上就能快速“入院”。车上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医疗团队实现“零时差”实时对接,车载摄像头可清晰拍摄患者情况,各类监护仪器也可实时回传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无论是院前急救还是长途转运,都能为患者提供多重保障。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宋大庆介绍,将5G技术应用于应急救援领域,可以将救护车与医院急救中心无缝衔接,把目前只能在医院等固定场所进行的远程会诊、现场指导、病例调度、生化指标判读等工作前置于救护车,大大提升了院前、院内协同效率,这对于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提升急救专业队伍业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重构了院前院内急救流程。

5G智慧医疗让医疗资源“近在眼前”

5G智慧医疗是5G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智慧医疗场景一直是带动5G技术成熟的试验田,而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又是智慧医疗建设的强大技术动能。近日,由工信部、卫健委联合评定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公布,济宁移动联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的“基于5G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与研究”“5G医疗物联网系统”“远程诊断系统”三个项目,分别入围5G﹢急诊救治、5G﹢医院管理、5G﹢远程诊断应用试点项目,三个项目在院前急救、远程诊疗、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济宁移动打造的5G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基于应急、急救等典型移动医疗应用场景,通过5G网络,实现移动急救车与远端指挥中心、医疗机构高速率、低时延交互式实时通信,将急救车内音视频数据、电子病历、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同步给指挥中心及远端医院,让后台医生利用5G网络实时对急救现场进行远程救治指导,为突发性疾病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5G医疗物联网系统,是基于5G﹢AI技术的5G医疗机器人,能够自主识路、自动避障,实现导航导诊、检验检测、消毒防疫、远程病房探视,提升医院物料传输效率、信息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设备安全隐患,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并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5G远程B超依托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基层医生只需通过一台便携式彩超设备,就能向上级专家发起超声远程会诊。后端专家不仅可以看,还可以直接远程操作并开具处方,远程控制机械臂对病患进行B超检查,点到点的传输时延不超过2毫秒,端到端传输低于16.8毫秒。该应用有效解决了基层缺少有经验医护人员的问题,加速了医疗资源共享。除了5G网络下的远程B超,5G专网下的音视频交互可以帮助医生完成远程诊断以及手术指导。5G网络的加持使远程医疗传输时延降低到毫秒级,这是临床医学和通信工程交叉领域的突破与创新,助力实现了医疗资源下沉,打通智慧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5G智慧医疗正在成为5G融合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也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强服务、促融合、惠民生、提升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应用之一。5G在医疗上的应用,对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诊疗效率、优化医院服务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人们享受到5G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利好。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智慧医疗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2021年规模达1259亿元。随着5G应用场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不断深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跨区域就诊难等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