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名家讲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讲坛 > 详细内容

杜玉波:推动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放眼世界,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教育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地位,各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办学体系带来的深刻影响,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可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缩小国别和区域之间的差距,使人人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人工智能还可以化身为智能导师和虚拟学伴,利用数字画像、知识图谱和学习分析技术,帮助教师真正读懂学生,精准推送学习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方案,推动“大规模标准化教育”向“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时代转型。

立足中国,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纲领性文件,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等专项文件,目前正加紧制定《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基本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100%,98.3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量突破1亿个。

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开展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开出1719万门次在线课程,参与大学生达35亿人次,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推出了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赋能未来教育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不容错失的共同机遇。在此,我愿提出四点倡议与各位分享:

第一,顺应大势,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随着智能技术的加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变量和重要动力。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

通过强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拓展教育服务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速替代重复性的教育劳动。

实现人机共教、无边界学习、精准教育治理、伴随式教育评价,进而构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和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第二,深化应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根据学生需求制订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方案,实现培养方案和资源支持的精准匹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讲授到实践探究的转变。

赋能学校办学,打破校园和教室的边界,把全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引向学生,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赋能教育治理,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注重规范,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既给教育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置身于数字化情境,这就带来了“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等问题。同时,随着人机共教成为可能,如何适应新的师生身份、如何构建新的教育伦理等,这些是全球智能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抓紧完善制度规范,有序引导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构建覆盖全面、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应用规则,确保包容性和公平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

第四,合作共赢,建设智能教育发展共同体。智能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可以照搬的成熟模式。我们要以平等开放的原则相互包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相互借鉴,以合作共赢的理念相互连通,建设智能教育发展共同体,探寻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国教育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智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一点一滴扎实推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聚焦新时代对智能教育的新需求,推动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为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选自《杜玉波: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上的致辞》,原文有删减)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