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红:优化数字建设新模式,构筑数字产业新生态
“数字世界、智领未来”,8月31日上午,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中软国际,应邀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并以内容丰富的超大展台隆重亮相。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兼CEO陈宇红博士应邀出席,以《优化数字建设新模式,构筑数字产业新生态》为题,发表精彩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我非常高兴来到这次软博会。
回头看中国软件产业这一路走来,2005年的时候,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刚突破1000亿,到了2010年,5年的时间增长到10000亿,从2010以后,就几乎是以每两年10000亿的速度在增长,两年前就已接近50000亿。咱们软博会办了十四年,见证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软件产业经历了多轮技术变革,不同概念的名称也有很多,从2004年美国提出的“无线城市”,到2011年国内开始推广的“智慧城市”,再到现在所讨论的基于AI的城市。AI技术已不再只局限于实验室和科研报告里,它的价值已逐渐兑现,并且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为“软件定义”的世界赋能,为城市有机体的运营“大脑”赋能。
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政府的软件投资来展开。
“软件定义”来袭
政府涉软投入“骨感”
根据2017年的情况来看, 全国GDP排名前50的城市,地方财政的一般公共支出共计超过65万亿人民币,其中软件相关的投入约329亿,仅占总体支出的0.5%。
单看南京,软件支出接近14亿,占政府公共支出0.9%,这个占比水平在50个城市里是相对较高的,但依然少的可怜。AI成为数字经济的“加速器”是大势所趋,但通过目前的数据,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比较骨感的现实,有些令人意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软件服务市场潜在的巨大空间。
那么,政府怎样才能在“软件定义”的世界中充分发挥它所应该具有的引领性和示范性?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中软国际已经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我们对GDP排名前50的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参与政府软件服务的企业一共8000多家,其中接近80%的企业都是100人以下的规模,而1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只有300多家,仅占总数的2%。所以说,在构建数字化社会这个庞大的课题面前,我们数字产业大军的现状其实不够乐观,而刚才我们提到了政府软件投入也不够乐观。
基于这样“骨感”的现实,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软件应用高度场景化、广泛渗透化发展带来的可能性,我们提出了一套解决思路,这套思路,从目标蓝图,到发展途径,再到基础建设,也就是起步的抓手,就都涵盖到了。
简单来说,它由“三片叶子”组成。
集中力量办大事
构建数字孪生城市蓝图
首先,我们认为要有模式上的改变。我们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组织力的优势,在这点上甚至能令很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但同时,在系统化、数据化和科学化水平上我们存在不足。怎样把我们的组织执行力与软件能力结合起来推动数字经济?这就要先建立数字孪生城市。要使得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乃至社会要素的方方面面都建立起虚拟映射,有一个物理的世界,就有一个数字的世界。
针对这样巨大的系统性任务,必须依靠开放的生态平台,依靠活跃的开发者社区,依靠一支合格的数字化大军和全新的数字生产体系来建立。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不是某一家公司,某一种技术可以完成的。
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就要提到南京政府在今年引进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这是姚期智院士领衔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落户在栖霞区的研发机构。中软国际的互联网IT服务公司——解放号,也同步与姚院士合作成立了解放号图灵研究院,目的就是做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研究模型。我们以算力、模型、场景这三个核心为牵引,通过逐步搭建城市运营聚算力的平台,聚焦政务、产业、民生、物联网等数据资源建立算法模型的完整集,最后在模拟的各类应用场景中去不断尝试、不断调整。
数据资源基础大、智能应用场景多,这是我们中国市场的天然优势,再加上政府的超强组织执行力,我们在算力、算法、模型和场景上一起发力,构建数字孪生城市,这就是我所要讲的“第一片叶子”。
建立模型计算开放平台
走云生态的“快车道”
“第二片叶子”讲的是怎样建设数字孪生巨系统,也就是实现目标蓝图的途经。我们说要有一个新的数字化大生产体系,一方面是开放的平台环境,另一方面是人。全国有大约600万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南京有大约75万,占比超过10%,
怎样把这个资源通过社区有效组织起来,去围绕数字经济生态的核心做定制服务、定制开发,去给数字社会提供支撑?为此,我们已经开辟了一条“快车道”。
今年一月份,在张书记的大力支持下,中软国际旗下的软件生态云平台——“解放号”总部落户中国(南京)软件谷。张书记向我们提出了“1+100+1000”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建立1个互联网软件服务采购管理平台,聚集100万名优质软件工程师,完成1000亿软件交易额的战略目标。我们用“云集平台”作为数字化云生态的载体,得到了政府领导的支持,现在,基于解放号的“互联网+软件交易服务平台”已经在南京市区两级做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另外,我之前讲到南京去年采购的接近14亿的软件服务,是南京市200多家,江苏省内其他城市和省外企业400多家,合计600多家企业一起提供的,我们会基于解放号这个模型和计算的开放平台,这个开发者的社区,去逐一的、深入的抵达这600多家企业。
我们会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建立数字服务大军的动态画像,评估他们的水平,对齐他们的能力。
尤其是在其中占了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谁做什么做得好,具体哪个团队、哪个人是大牛,哪些代码可以被复用等等,我们会精准定位到这些资源,让他们聚集、团结起来,为数字化发展输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我们的信心是很足的,基于这样的建设思路,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急用先行”
建立城市服务基础应用
“第三片叶子”是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抓手,是起步任务。针对整个产业里中小规模企业占绝大多数的特点,我们首先要对软件企业释能、赋能。
去年7月,我们与战略合作伙伴——华为联手创建了“中软国际-华为云创新中心”,并已落户在中国(南京)软件谷,我们就是要以云服务中心为基石,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让这些企业对齐水平,以此来壮大合格的数字化大军。
然后,面对城市服务的各类建设需求,我们要讲求“急用先行”,让生产力首先注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这点上,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当发挥出决策效率的优势,解决系统化、数据化方面的关键问题。
过去,我们有些领域是不太愿意被触碰的,而现在,我们可能需要对产业多开放一些空间,比如说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效能管理、闭环跟踪和效益管控。包括审计、公共治理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类数字化技术建立起政府服务的基础应用,从而辅助政府决策,实现城市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运营。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