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名家讲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讲坛 > 详细内容

城市信息化: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高新民

高新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到上海来参加通信发展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发展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到上海学习上海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工作。特别是刚才张司长有很全面的从通信行业的角度讲到智慧城市的总体上的部署和规划也是非常清晰的,听了以后非常有启发。

从去年开始,我们全国大概有5、6个城市都在做智慧城市,有的城市都已经出台政策政府文件。比如说广东广州、宁波、扬州,包括我们上海。北京的启动很早,北京在“十二五”的规划里面也有“智慧北京”的提法。但是这个规划本身大概研究了一年多,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正式的发布。但是它的框架基本上出来了。还有工信部也在研究这个问题,现在信息化推进司在组织一个队伍,它不叫智慧城市,叫信息化城市。没有用智慧两个字,大概有两个考虑。信息化城市从城市信息化走向信息化的城市,实际上瞄准的也是信息化城市的概念。这个班子正在研究,准备想搞一个关于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点像指南性的东西,但是名字叫什么没有具体定。

我最近参加这些城市里面的规划讨论,还有包括工信部在运用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有一些参与,谈一下看法。我想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背景上。刚才大家讲的智慧城市都是跟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系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可能跟城市的发展,现在遇到很多瓶颈也有关系。这两方面的因素驱动大家思考智慧城市的问题。

我想根据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也介绍一些我目前了解的情况。第二,我今天讲的看法仅为个人的看法,我这个看法也有针对性,因为我参与了不少城市的智慧规划。我发现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注意。好在我们除了政府以外,我们的企业和运营商、IT的制造和服务业的企业都已经非常重视这方面,有的已经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已经提出具体的运用。

今天我想有针对性的目前在整个城市里面推进这件事情当中的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我今天准备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这两者中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二、目前总体来讲还处于规划阶段,规划的路径和总体的架构谈一下看法。三、我对上海的情况也不比你们在座的清楚,但是我准备了北京的案例。但我不是北京人,我参与了北京规划讨论的工作。我想把智慧北京的理念和框架,我认为有参考价值的东西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不是官方的东西,仅为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发展现代城市尤其是现代大都市,一定要树立一个新的发展观,或者叫科学发展观。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定要利用两个空间,两种资源。要树立这个观点。不管是大城市,中等城市,甚至于小城市,尤其是大都市一定要树立这个观点。物理空间总是有限的,物质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城市里面有效的利用物理空间更科学的利用物质资源靠的就是树立这样的观念,要去利用两种空间: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一体化考虑,整合来考虑。把信息资源支撑物质资源的科学利用、绿色利用、高效利用。这个理念我认为是智慧城市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把这个理念认识清楚,有很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第二,数字城市。大家都知道是94年,当时美国的高尔夫总统提出一个数字地球的概念延伸出的。后来引发了我们国家都在推数字城市。这个数字城市开始的时候或者到现在还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载意的信息化描述。后来在我们国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城市等同起来,因此数字城市再我们国家来讲实际上是基于宽带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和面向服务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提供创新型管理和服务的互联共同体。

在过去这段时间,包括我们上海在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益。这点是不可否认的。尽管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还支撑不够,业务联动和资源共享也不够等等。我想这些只能从应用驱动一个一个来做,单个系统做好以后才能协同,没有这个基础是不可能提到这个问题。数字城市实际上是进一步做整合型的信息化城市。所以不能用今天来否认过去。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把智慧城市停留在数字城市,这也不行。我基本上是这样的观点。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定义智慧城市。我也琢磨了很长时间。智慧城市最近这几年,特别是物联网在2005年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报告。后来IBM提出智慧地球。现在国际上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韩国、东南亚这些地方都在研究这些运用。应该说我的看法是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准确的智慧城市的定义。欧盟委托一个专业机构把智慧城市描述为六个智慧:智慧的生活,文明素质的人,人们的素质是智慧生活一个目标之一。我们现在讲很多智慧城市只讲物之间的联系,很少讲到人。实际上是讲文化素质,包括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通过智慧城市来推动。这一点不要疏忽掉。智慧的移动性。我们讲智能交通,现在扩展了不光是讲智能交通,现在国车联网。不光是这些东西,它的移动性包括车流,道路的交通流,最终是要有合理的部署人流。这就是智能交通的概念,叫智能移动性。这个概念包括使人的流动合理化,或者提倡非物质化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然后延伸教育、购物等等。这样的话就能够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智慧的经济:实际上就是创新型经济,这个就是经济的高端化,对上海特别实用。四个中心也好,四个大都市也好。这些都是从高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的治理:这是讲政府,就是进参与,公众参与型的一种完全互动型的管理模式。不是政府的管理,包括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多方参与,国与国的责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互联网协会每年都会参加联合国组织的互联网大会。我认为别的都是次要的,这个观念对于互联网管理非常重要。环保(环境):绿色化、低碳化。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和更好的决定这件事情。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咨询公司,他对智慧城市是这么提的,他认为当政府、企业、社区更加依靠IT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时,城市则会更加智慧化。智慧城市就是解决大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用ICT技术来解决问题。他讲了7个要素:综合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和用户终端更好的将7个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和服务互联起来解决问题。分别是政府、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建筑物、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7个要件用网络连接起来使它的信息能够互通,达到城市的最基运行状态,使城市对老百姓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更加宜居。

我概括了一句话,供大家参考。我个人建议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以大系统整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互的,是由公众广泛参与的。使得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的环境更加和谐,城市的经济更加高端,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归纳起来讲,我认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或者说和数字城市的区别要体现在五个要素:一、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发展创新模式。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也好,以及城市的公众也好都要有创新的发展模式。

二、城市建设运行要素为单位,充分实施大系统整合与业务高协同。

三、由智能感知、分析和响应多元需求,实现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一体化。这是最核心的,而且是要做到的。

四、公众多方参与和互动来实现创新。人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智慧城市创建的主体。

五、建立起制度化融合机制,提供源源不断的以智慧为基础的发展动力。

这几点是跟我们过去推信息技术化不同的地方,也是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要把这几个核心做出来。

最终智慧城市的目标境界可以这样来描述:由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智慧网络支撑的城市生态将从单个组织的生产制造和商务活动,部门是的社会管理,迈入全供应链协同生产经营、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和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境界。这是非常高的目标,不是容易达到的。

因此智慧城市总结起来和数字城市是有联系的,但又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深化发展和持续提升的新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更加强调感知与物联,更加强调公众参与和互动。

现在国外有些机构特别是欧盟现在研究智慧城市的三个技术基础。可能我们现在是讲物联网和云计算比较多。他们不这样讲,他认为智慧城市的三个技术基础是:物的互联网,这也可以算是物联网。但是国外在研究智慧城市的时候是讲严格意义上的物联网。第二是服务的互联网。所有的支撑和运用网络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包括存储、计算能力和工具、应用软件,这些都是算服务互联网的概念。以及在这上面各种各样的政府应用、商业应用、社区应用、老百姓应用也都算服务互联网。第三是人的互联网,现在我们国内很少提这方面。我理解的是智慧城市要把人融入进去。人的互联网现在比较接近这个概念,有可能还要发展,可能就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及时网络”,主要是微博的形式,但是将来还会有其他的形式,像新浪微博搞得不错,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这三个互联网有技术含量,都有不同的技术,但这三个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三个基础,也是我们网络技术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严格意义上的物联网和我们现在通常讲的物联网相比。严格意义的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新阶段,它有几个特点:一、时常在线。二、即时响应。三、自适应。四、无所不在。五、可联结所有物件。这些网络空间是严格意义上的。因此物联网的巨大潜力不在于我们现在推的,大家可以看得稍微远一点。它在于超越个别产品性能和单项流程的优化控制。现在智能电网主要是搞抄表,当然也可以算是智能抄表,但这还不是它的全部,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作为一个切入口。实现整体机构全流程端到端的协同优化控制,真正做到智能机构、流程和城市。

那么云计算是一种服务,云计算不完全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种新的服务架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特征:一、共享IT资源网络和计算,包括存储资源池。而且这种资源池科学化的。二、快速弹性部署。三、成本效应能够提升,就是说按需使用付费。我在国内看到很多号称自己是云计算的公司都没有这三条。

推进智慧城市,我认为目前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规划,把规划路径选好。首先描述智慧城市可以讲的很漂亮,但是我认为最主要是分析形势和矛盾。解决城市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而且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大系统,不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也不是某个企业为主,而是大系统的概念推进。这个是它的关键。因此智慧城市的关键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由于当前技术、体制、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推进中更加应该强调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总体目标和原则指引下分阶段实施,有实效推进。智慧城市的目标、框架、重点任务等,也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战略,技术演进趋势、社会民生需求等不断调整与优化。

目前在规划和感到阶段,我认为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智慧城市仅仅是个“帽子”,内涵与一般数字城市基本一样。这样就降低了智慧城市的水平和标准,变成了“新瓶装老酒。”二、文章写得很好,脱离了条件和基础,确定暂时不易实现的智慧城市目标和任务,变成“纸上谈兵”。我认为这两个倾向都要避免。

现在物联网有很多技术问题都没有解决,比如在卫星化技术、系统管理工具,特别是传感器的低能耗,以及由环境来供电。北京有一个地方做城市场馆,从井盖开始搞,上海也都开始搞了。一个区里面有几百万的部件。现在智慧城市,每个井盖必须装一个传感器。后来说一个传感器大概要一两个礼拜要换一个电池,这个是不行的,没有效果的。

还有商业模式在应用效益和可持续性也需要探索。

第三个是安全保障:抗攻击性和自愈能力,敏感数据保护、隐私保护。

第四个是治理机制:如ONS的支配权。我们看到智慧城市肯定是一个方向,在上海是绝对要用的。但这不是短时期的任务,一定要逐步的形成。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讲了。最后我把北京的例子稍微说一说。北京现在讲四个智慧应用,四个智慧支撑。四个智慧应用里面的重点是,比如说政府协同服务,功能是提高政府内部效率,还有对智能决策的问题。主要是这三点。企业方面有一些在做数字工厂。市民的生活主要是医疗、社区、数字生活方式、消费、教育。智能运行基础设施是人口的精细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的问题,因为大城市的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怎么样能够做到协同管理。二是交通。然后是公共安全。我认为每一块里面要看最突出的矛盾。

四个支撑是: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设施、百兆进家庭、光纤入户等等。二、智慧城市的数字中心。三、培育世界一流的信息产业。四、政策法规的先行,政策法规的环境要跟上。

还有一点在讨论的时候把这个东西作为任务,同时把智慧运用的四个支撑发挥在两个领导:一个是政府主导领域,另一个是市场主导领域。我觉得这个计划考虑的比较周到,不是让政府或者企业单独包揽。

我就讲这些。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