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基础研究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194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中就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际目的,它产生的是普遍的知识和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对基础研究的认识不断深入。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弗拉斯卡蒂手册》更新版中将基础研究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前者是为知识的进步而进行的基础研究,而后者产生的知识可能成为解决当前或未来问题的基础。
当前,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日益显著。基础研究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受益于科技创新。有研究者认为,如果把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等工具融合利用起来,科学发现的速度可以提高10倍。因此,主要创新大国都把支持基础研究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
一是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当前,主要创新大国纷纷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部研发经费中的比例,政府还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风险投资、慈善基金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二是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未来前沿领域布局。基础研究正被各国政府赋予越来越多的使命。比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无线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加速科技发展,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先进制造和纳米技术能够带来制造业的变革,对国家产业根基产生重大影响;生命科学不仅事关人民健康和福祉,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清洁能源、气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事关众多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这些领域也受到各国基础研究资助机构的普遍重视。
三是重视交叉融合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科学重大突破与新生长点都由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产生,因此主要创新大国近年来都把学科交叉研究放在长远战略性位置给予支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战略规划把“发展融合研究”作为十大投入计划之一,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在资助机制中专门设立了跨组织主题和多学科计划,以应对未来10—20年的重大研究挑战。
四是发挥大科学装置作用。大科学装置是指须通过较多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随着科学探索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需要依托大科学装置才能开展。有统计显示,1990年以后,48%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是通过应用大科学装置取得的。当前,主要创新大国都非常重视大科学装置建设,以加快产生重大原创成果。
五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基础研究资助制度。基础研究是对未来领域的前沿探索,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些国家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资助制度,简化管理程序,设立长期资助计划,确保研究人员能够潜心于某个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以产出突破性研究成果。
六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后续研发的衔接。当前,主要创新大国都高度重视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以及概念验证和示范等全链条支持,以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在基础学科和铁基超导、干细胞、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等领域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带动,鼓励自由探索,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等。面向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依托我国的大科学装置与国外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研究,为世界科学发展进一步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 人民日报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截止到2006年底通过CMM评估的企业(不完全统计)
- 2004年独立软件开发企业 最大规模前30家企业名单
- 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 2005全球银行按市值排名前25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