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嘉宾观点分享
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物流——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刘强东
在智能时代,京东的发展基本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条线。
硬件方面,京东应用最多的是物流。我们期望打造一个从仓储到配送车辆、配送站、最后1公里送货机器人等一整套的智能化体系。未来5年,我们在全国的800个物流中心将逐步改造成无人仓。
京东的物流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60万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兼职快递员,都是当地村民。往村里送包裹的成本是大城市的5倍以上,大量的农产品的上行也很困难。我们在四川、陕西建立了100个无人机机场,每个机场的投资只需要40万到60万元,但可以保证将优质农产品在24小时之内送到中国所有的大中城市,而且可以把省内的物流成本降低70%。
第二条线就是软件。京东是做供应链服务的,对我们最重要、最核心的莫过于对商品的消费预测、对消费趋势的把握。京东有57%的产品订单,从采购到库间调拨、销售预测都是由人工智能完成。
掌握价值链的主导权——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 刘庆峰
今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绝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科学家的事,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历史进程。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源头是创新的算法、配套的芯片以及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这是大波浪。各种穿戴式设备、APP应用等都是小波浪。任何时候,国家发展或者行业发展都必须坚持大波浪和小波浪共同前进。
创新像花儿一样,只有经历了种子在黑暗中的萌芽,只有经历了像小草一样的成长,才能怒放,常开常新。创新真正的核心在于掌握价值链的主导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楼房建在别人的院子里面。这也是去年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一个亮点。
我们今天做的成果是10年前的投入,今天决定了未来。今天的智能大会将影响天津乃至中国未来5年到10年的人工智能的格局,所以我坚信通过这样的平台,中国一定能够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用智能化升级实体经济——TCL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东生
中国实体经济未来30年的升级方向是智能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智能经济将会从增长动能、发展模式、产业创新等多方面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全球经济迎来复苏势头、制造业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应及早布局,为迎接未来的智能经济产业竞争做好准备,努力形成战略优势。2018年会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产品应用能否成功,除了技术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高匹配度的应用场景。
在这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很欣喜看到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展出了代表智能产业尖端技术成果的最新产品。期待中国企业能够抓住智能经济带来的升级契机,从以往的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智能技术的引领者,当好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为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作出更大贡献。
大数据释放新智能——浪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孙丕恕
数据成为打破一切物理界限的统一介质,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资源,也是智能时代各种智能应用的智慧来源;计算则是让数据产生价值、激发智能应用的核心手段。
大数据成为智慧之源,成为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的“土壤”,使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成为数据源主体,“人人使用并受益于数据,人人产生并贡献数据”成为社会共识。
为缩短人工智能的进化过程、匹配更高的应用需求,需要有指数级增长的计算力作为核心支撑。另一方面,将中国市场积累下的海量数据资源,转变为高价值数据资产,将为人工智能的深入突破及广泛应用提供丰富的“养料”。
人工智能将改变教育——天津大学副校长 王树新
人工智能为传统学科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法,传统学科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应用的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许多创新成果和新兴产业,为传统学科插上智慧的“翅膀”,开启了传统学科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系统性、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教育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从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学科将成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其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创新、交叉、融合,势必将突破传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用人工智能把传统学科知识体系串联起来,形成新知识体系。这是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当前“新工科”建设努力寻求的目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