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产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详细内容

推动网络安全司法保护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网络安全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网络犯罪产业逐渐成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敲诈、偷盗、勒索的犯罪行为迅速增长,同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了升级,互联网安全形势越发严峻。

据介绍,自2016年9月至今,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网络犯罪案件450件1076人,其中诈骗罪、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排在前三。数据显示,网络犯罪案件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低学历化特征,37%的犯罪嫌疑人年龄不足2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1%,初中及以下的占比达62%。

网络犯罪技术出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犯罪组织多以公司、集团的形态出现,犯罪行为日渐形成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条。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犯罪分工明显,一般上游提供技术工具、下游则以盗窃、诈骗等形式将获取的数据变现,整个产业链有相应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关联技术,甚至在产业链以外,还有辅助的产业链持续提供相关服务。

“产业链的形成导致一起案件涉案人员极多,给办案造成很大困难。”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中心主任刘品新表示,由于上游犯罪和下游犯罪在实体上关联度较小,往往在下游犯罪被查获时,侦查机关很难由此突破找到上游犯罪。

此外,网络犯罪也正在突破传统地域空间限制,跨地域、跨国犯罪趋势明显增强,犯罪行为实施地和犯罪结果地之间跨地域、犯罪主体之间跨地域和掩饰隐瞒赃物跨区域的作案特征明显。为了逃避打击,不少犯罪嫌疑人都在境外实施犯罪行为,给办案增加不小的难度。

为积极应对网络犯罪产业化、新型化、复杂化等挑战,海淀检察机关持续加强网络犯罪办案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海淀区高校、科研院所资源集中的优势,搭建检学共建平台,建立“外脑”专家库,切实提升办案质效,推动网络安全刑事司法保护迈上新台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