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产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详细内容

中国科技创新引来世界“探秘”

1月8日,中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1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表示,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17位。当中国科技创新逐渐进入与世界先进水平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状态,世界除了赞叹之外,禁不住开始积极探寻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增强的“秘诀”。

成绩:世界由衷赞叹

中国近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绩引发世界一阵阵赞叹。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1月3日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传回全球首张月球背面影像图,中国由此成为全球首个登上月球背面的国家。英国权威杂志《自然》文章称,“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成功迈出了中国探月与全球探月计划历史性的一步。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广受关注。英国《太阳报》网站1月3日刊文称,北京最近已经比预定时间提早两年启动了其造价达70亿英镑(约合610亿元人民币)的导航系统。在2018年一年就发射了18颗卫星后,中国如今有40多颗北斗卫星在太空中运转,而美国有31颗GPS卫星。

这只是两个例子。事实上,中国的科技创新全面开花。

《中国领跑尖端技术研究》《中国的论文数在10年间迅速增加》《中国在重点尖端领域加速投资研发》——日前,《日本经济新闻》连发3篇文章肯定中国在相关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这项研究是《日本经济新闻》与荷兰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合作,对全球各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学术能力、研发水平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在30个全球关注的技术中,中国占据23个全球第一,美国拿下7席。而在钙钛矿、基因编辑、薄膜太阳能、免疫疗法等代表全球科研尖端的10大领域中,中国占据7项冠军;其中薄膜太阳能已上升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此外,在中国2014—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作为引用数较多的优秀论文比例达到10.9%。虽然低于美国的15.1%,但高于日本的8.5%。

英国《金融时报》则注意到了中国技术专利的增加。报道分析显示,中国是去年唯一一个其企业在美国获得技术专利数量增加的国家。这些来自“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的数据凸显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IFI的高级分析师拉里·卡迪表示,就获得美国官方承认的公司知识产权进步而言,中国甚至有望超越德国,明年这种反超可能就会出现。

美国专利商标局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也显示,2018年,为中国企业工作的发明者获得了12589项美国专利,比上年增长了12%,是10年前1223项的10倍。

原因:世界竞相分析

中国科技如何能一次又一次给世界惊喜?

中国对研发的投入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中国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2.15%。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

《自然》的报道指出,中国将在2019年年底公布其2018年的研发支出,届时,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研发支出最多的国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最近也刊发文章称,1991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增长了30倍。在2009年,中国研发的支出就已经超过日本。目前中国的科研队伍规模和科研投入资金已经大体与美国相当。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统计也显示,2016年中国研究经费达到45万亿日元,达到10年前的3.4倍,研究的基础加强。《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表示,按电池、生物等尖端技术研究主题排名,在80%的领域位居首位的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研发投资。尖端技术研究关乎未来5—20年的产业竞争力。中国力争通过长年的研发获得专利和技术实力、积攒力量,从而为产业化打基础。

中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底的年度报告称,2017年中国国内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量都位列全球第一,比2016年增长了15%。

比利时商务咨询公司赛百思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巴尔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知识产权申请量世界领先是中国经济增长和高效治理政策的结果。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创新、鼓励创业的政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到基础研究中来,成为支持新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在很多行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行业也推动着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美国CNBC网站文章则注意到,数据是当今时代的黄金。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之所以拥有数据,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且更愿意分享数据,这为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了海量数据,有利于它们开发尖端金融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

分享:世界共赢成果

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中国的众多科技创新成果正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发展的每一步都备受外媒关注。2018年末,中国北斗系统开通全球服务。英国《太阳报》网站报道称,中国已经向90多个国家出口了超过7000万个“北斗”民用操作系统芯片和模块等产品。北斗正与世界分享“中国奇迹”。

美国科技网站The Next Web新闻网报道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惠及中国,也能造福其他国家。目前,对卫星服务的需求正逐年增长。2017年发布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报告》显示,到2025年,亚太地区的GNSS导航设备数量(以智能手机为主)将从2015年的19亿个增长至43亿个,超过欧盟和北美地区的总和,因而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此外,2018年12月22日,中国另一个卫星系统“虹云工程”首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虹云”首星是中国第一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打造天基互联网也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美国“石英”网站报道称,“虹云”首星的发射,是给那些尚没有可靠途径接入互联网的人提供全球卫星互联网服务计划的第一步。报道指出,全球约有30多亿人无法上网,其中以妇女及农村贫困人口居多。而“虹云”系列卫星通过数百颗低轨道卫星组网的方式,让互联网服务接入中国偏远的农村山区及基站、光纤无法覆盖的其他地区,最终惠及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中国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同行。以三十米望远镜(TMT)项目为例,过去十年来,中方技术团队已签署相关技术研发工作包协议24个,资金和实物贡献超过2000万美元。

2018年,中国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出邀请,希望国际伙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中国的空间站。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此类项目,展现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家园的心愿。

正如三十米望远镜(TMT)项目经理加里·桑德斯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科技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是一项共赢事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