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朵“云”催生产业新生态
工业互联网连接人、数据和机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工业互联网发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等优势,为促进物资产能协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12位委员和企业代表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安全保障等建言咨政。110多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
大家认为,我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但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标准架构还在探索之中,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技术、人才、安全等方面存在瓶颈和短板,需要保持耐心、稳中求进。
强化顶层设计,补齐发展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
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
建议依托我国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支持领军企业承担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各类硬、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深化“5G+工业互联网”的新基建顶层设计。“5G+工业互联网”可以重新定义智能制造,为人机深度交互、万物互联注入新活力,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基于5G的互联网发展也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供新舞台,要全力发展5G技术,构建完善的5G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较为滞后。二是跨行业跨领域互联互通的壁垒有待突破,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企业应用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建议立足行业,应用下沉,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生态体系。开展互联互通的试点示范,促进跨行业、跨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融合汇通。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的有效商业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双向打通,消除互联互通的壁垒,推动企业跨界融通。
加强自主创新,摆脱技术依赖和制约,打造全产业链应用场景。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围绕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体系,以需求为牵引,推动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工业软件、工业网络安全等硬核技术与装备的攻关、应用,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应用场景,强化围绕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部署、平台应用和软件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数据中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多是聚焦消费互联应用的机房,建设者主要以互联网公司为主。而工业互联时代,普通的数据中心难以满足工业大数据存力与算力的巨大需求,以及国家对工业数据安全保障的要求。
应凝聚共识,统筹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5G”的数字基建体系化协同布局,避免分散孤岛化基建布局,形成数字基建合力。加快“国家+行业+区域工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工业大数据共享体制机制,建设三级联动的国家和地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为政府提供对数字经济统计、预警和预测的支撑能力。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姓“工”,它是打通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利器,应加大部委间合作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解决产业痛点、难点和堵点。开展部省合作,利用工业互联网链接全产业链的能力,协调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规划布局,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区域协作能力。
跑好“快车道”,安全、人才、技术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鸿祎:
网络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解决好网络安全问题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更广泛的应用。
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需要全局感知。传统网络安全行业各管一段,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就在哪个地方加个设备来解决,这种模式无法应对高级网络安全威胁。建议打造互联网安全大脑,全网采集安全大数据,建立全视角的安全感知与风险预警平台。网络安全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对抗。建议相关部门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在真实的模拟对抗中发现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漏洞,不断检验和锤炼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的真实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
加快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育,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师能力等方面无法满足5G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工业互联网领域整体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有缺口、人才质量不高等问题。建议统筹学校与社会、培养与培训、线上和线下等方式和渠道,大幅增加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业人才总量。按照高端研究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一线操作技术技能人才等四类人才结构,解决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供给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知识体系,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向受教育者全面开设,使教育适应、服务工业互联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
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进一步突破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尤为重要。建议:
搭建5G创新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率先进行5G改造和实践,进而带动5G芯片和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5G芯片技术发展,鼓励5G模组规模化制造,丰富工业终端种类,降低成本。推动对“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让一系列可参考、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尽快在行业内形成共识。
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平台的应用评优机制,鼓励开展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平台,形成一批先导应用模式。建议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应用国家标准标识编码体系,加速企业标识编码体系由私有向开放转变,推动数据流动。
未来,超半数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边缘计算就可以凭借缓解带宽压力、及时响应和保护隐私等独特优势,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制定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改变目前一些企业独揽核心技术的局面,形成相互竞争、共同繁荣的产业生态。
工业再组织化,需要新的政策支撑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工业互联网将彻底改变工业的生产组织体系和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工业的再组织化,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这意味着树立在传统工业基础之上的各种组织和机制都需要改变,包括财政金融。
目前,我国税收以增值税为主体,存在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多档税率,而工业互联网会使行业界限日渐模糊,多档税率不利于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大量科研机构是事业单位,属于预算单位,产、学、研难以贯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生态成熟。适合于传统工业体系的金融管理体制与数字化新兴工业体系也表现出不兼容。建议:
加快增值税税率并档步伐,加大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力度,提高加速折旧率。鼓励金融市场向工业互联网倾斜,同时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政策。加大对设备运行数据、原材料采购数据、销售数据、税务数据等实时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提供给金融机构,缓解因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依托市场化的数字平台,加快金融监管转型,加强政府的智能风控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
目前,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普遍为“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只有平台建得好、企业才愿意用,综合效益才能最大化。
中小企业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成本问题。数字化改造前期投资很大,上“云”用平台投资回报率难以量化,短期效益不明显,所以造成应用动力不足。二是数据孤岛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许多中小企业对数据安全信心不足,不愿拿出数据、设备与平台企业共享,难以实现信息网络和生产网络的融合。对此,建议:
通过重点研发平台的资助、科技贷款、企业专项债等金融支持,助力民营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支持民营企业进行硬核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创新。创新补贴方式,允许中小企业以其设备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数据等经营数据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
开展前瞻性的标准储备研究,制定目前工业互联网产业急需的例如APP技术架构、业务交互、安全防护等方面标准,特别是国家标准,促进程序兼容、互通和安全。加大信息设备标准化推广力度,从供给端为企业提供标准化、能直接集成互联的制造装备,减少中小企业二次数字化改造成本。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