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从跨国公司财报透视中国市场“引力”

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观察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追踪跨国公司的年度表现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财报不仅反映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也是观察全球主要市场的有效窗口。通过一些跨国公司近期发布的财报,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公司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如何与一个越来越成熟的中国市场有效互动,实现互利共赢。

应对疫情冲击的“避风港”

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跨国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受到影响。大量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稳定经营业绩的重要保障。

餐饮行业是受疫情冲击最为剧烈的行业之一。星巴克近日发布2021财年一季报(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显示,公司净营收67.5亿美元,同店销售额下跌5%,均低于市场预期。不过,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增长5%,为疫情发生以来首次转正。

斯凯奇发布的2020年度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业绩显示,公司当季销售额13.2亿美元,同比微降0.5%,但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大增29.7%。

2020年,各大传统车企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大众汽车2020年全球销量为930万辆,同比下降15.2%,但在中国市场总计交付385万辆,同比仅下降9.1%,在各大市场中降幅最小。宝马集团2020年销量为232万辆,同比下滑8.4%,但是2020年宝马在华累计交付新车近78万辆,同比增长7.4%,创下其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好的销售纪录。

中国市场为何能够成为跨国公司应对疫情冲击的“避风港”?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经济基本盘扎实;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中国政府在扩大开放、促进消费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有力复苏。

无论是人口基数和经济实力等因素构成的市场确定性,还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带来的政策确定性,都让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十分稳定的预期。跨国公司纷纷用行动投票,逆势加大在华投资。

星巴克便是典型。2020年11月,星巴克在江苏昆山投资1.56亿美元建设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2020年星巴克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表示,计划2021财年在中国新开600家新店,在2022财年结束前将进驻中国230个城市,总门店数达6000家。

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在谈及公司财报时表示,中国业务是霍尼韦尔2020年最大的亮点之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强,因此,霍尼韦尔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在武汉设立新兴市场中国总部,和陕西西咸新区签订投资战略协议,在进博会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

全球产业发展的创新源

对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开放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而中国的创新氛围、人才资源和投资环境,为跨国公司获得更广阔市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为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松下在其2020年度财报中明确强调了中国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将提振中国业务视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去年11月,松下大规模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中国区业务成为调整重点。在松下向多元化业务市场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市场将成为其新业务和管理模式的“试验田”。

还有的跨国公司虽然没有像松下一样明确提出相关理念,但是分析其业务布局后,也不难发现中国市场对其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苹果和特斯拉便是典型。

苹果公司公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单季营收达到111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苹果首款5G手机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称,iPhone的换代升级在中国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且中国5G网络建设完善,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未来仍有良好的销售预期。

除了消费端,在生产端上,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一大批苹果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为苹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走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果链”也推动了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促进了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创新发展和大规模普及。

特斯拉的创新产品同样也受益于中国消费和中国制造的双重驱动。特斯拉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特斯拉共交付约50万辆。中国市场表现抢眼,单是Model 3车型在2020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就突破11万辆。

特斯拉销量的大幅提升以产能提升为前提,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突出。特斯拉财报显示,上海工厂Model 3的年产能达到25万辆以上,Model Y生产已于2020年底开始,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不仅用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产品还出口至十多个欧洲国家和地区。此外,上海工厂生产成本低于美国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持续提升,都是特斯拉财务数据不断向好的重要支撑。

精细化经营互利共赢

经济日报记者梳理跨国公司财报,还发现一个重要信息: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其在华经营策略也越发精细化。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谈到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系统时表示,中国只有1%到2%的用户选择了FSD全自动驾驶系统,是因为中国的用户更加谨慎,更加关注细节,“但是只要产品在中国市场效果良好,销量自然就会上去。”

随着中国市场的日渐成熟,跨国公司不断加强对中国消费者和消费市场的认知和剖析,以此作为公司调整在华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之所以能不断向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星巴克顺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加强了线上布局。2020年7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合作,将主打“在线点、到店取”的星巴克“啡快”服务全面接入支付宝、淘宝、口碑等线上平台。早在2018年,星巴克就推出了外卖业务“专星送”。根据星巴克财报,“专星送”和“啡快”服务占到星巴克在华销售额的30%,有效弥补了疫情期间在店客流量减少导致的损失。

中国市场的成熟体现在消费者身上,也体现在中国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全新市场竞争格局。这些因素同样在驱动跨国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其中,医药市场最为典型。

今年2月4日,默沙东公布2020年财报,公司制药业务全球收入430.21亿美元,其中,PD-1抗癌药可瑞达全球销量达143.8亿美元,是默沙东当之无愧的“营收担当”。

默沙东并未公布可瑞达在中国市场的确切销售数据。但是根据财报,默沙东中国区制药业务收入3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是默沙东在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可以判断,可瑞达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也很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默沙东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挑战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市场策略。自2018年可瑞达在中国获批以来,默沙东就不断探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方案。在新一轮医保谈判中,可瑞达因降价不及预期,未进入医保目录,而4款国产PD-1药物则全部成功进入。默沙东对此反应迅速,很快更新了可瑞达赠药政策,使得此前单名患者约30万元的年用药费用,大幅降至约14万元,降价幅度达到53%。类似这样中外企业良性竞争的故事,在中国市场上也将越来越多。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