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自动驾驶成智能汽车发展大趋势 核心竞争力考验企业专注力

“科技新贵”纷纷投身造车,这一现象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早些年,互联网企业争相进军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现在它们的新目标一致指向智能电动汽车这个超级终端。

汽车的智能化浪潮,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得到淋漓尽致展现。其中,自动驾驶成为比拼科技实力的焦点,大有成为未来汽车标配的意味。自动驾驶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自动驾驶的高度关注势必向上传导。上游核心零部件商怎么看造车,自动驾驶未来已来?针对当前行业热点和趋势,新华网采访了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CEO李一帆。

造车变简单了,激光雷达成为智能汽车通用部件

就像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一样,特斯拉的出现,让今天谈论的汽车不再是以前的汽车。汽车的属性变了。

在李一帆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兴盛,成为了汽车行业新的推手。“大家本来都是进不来的,新能源开了个门以后,让造车这件事变‘简单’了。”

有趣的是,新能源撕了个口子,但进来的都是智能玩家。

底盘、三电(电机、电控、电池)是传统汽车厂商擅长的领域,新进入的玩家最擅长的领域则是智能。其中,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尽管它并不会那么快到来,但无限想象的空间正是吸引玩家的机会所在。

“智能驾驶赋予汽车一个新的,不仅是增长点,也是一个差异点。”李一帆说,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的通用部件,但是装几个、用多少价位的、实现什么功能,目前行业没有统一标准。这其中蕴藏着机会也带来挑战。李一帆认为,哪些公司能够早早想清楚行业终局的样子是怎样的,朝哪个方向做的努力就是长期来看最有价值的,这是今天大家最关注的点。

激光雷达是无人车的眼睛,也决定着自动驾驶未来能走多快、多远。

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激光雷达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另一方面在国内,由于尚未形成固定的竞争格局,其丰厚的利润吸引大量创业公司以及跨界竞争者入局。

尽管跨界厂商的加入,让激光雷达玩家变多,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家能够全盘通吃。正因如此,在现有形成的市场格局中,自2016年就进入激光雷达市场,并持续专注前沿技术研发及优质产品落地的禾赛,具有相对稳固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激光雷达本质上是芯片,成本会不断降低

目前,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争夺战正在上演,行业内普遍采取多传感融合策略,以知名主机厂构成的激光雷达“上车”阵营已初步形成。

尽管如此,在上海车展期间,也有主打L4级自动驾驶的厂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发布了低成本的纯视觉方案。如何尽快满足车规级和低成本要求,被视为当下困扰激光雷达落地的两大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激光雷达的芯片化趋势已显现,它带来的好处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从长远看,激光雷达的成本不断降低是可期的结果。

“硬件产品最终走向低成本,并且性能提升,终极办法就是靠芯片,这是光电产品的最终形态。”李一帆说,激光雷达最终会成为集成度非常高、工艺成熟、运动部件越来越少的产品。在这个演进方向下,作为光电系统的激光雷达,当集成度足够高时,它就更像一款芯片导向型产品。

禾赛坚信,芯片化的激光雷达将遵循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终极形态的激光雷达,将是一个很小、很成熟、高度芯片化、成本很低的产品。”李一帆深信。

卧“芯”尝胆,禾赛已率先走上自主研发激光雷达全系列芯片的征程。

自2017年起,禾赛大量投入芯片研发,现在还在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它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从芯片级到系统级去精心打磨激光雷达产品的品质,同时把成本逐渐降下来。目前禾赛已经发布了第一款搭载自研芯片的产品PandarXT,根据禾赛已有的立体产品矩阵,接下来芯片化固态产品值得市场期待。

细分行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和专注领域

华为通过“Huawei Inside”打造汽车子品牌的做法,侧面说明软件能力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未来智能汽车硬件的差距不断缩小,最后的差别或者差异化将主要体现在软件上。

“软件定义汽车”,会颠覆汽车产业链原有价值分配格局吗?李一帆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软件架构对整个电子电气架构的影响非常大。但这套架构最终由谁主导尚不明晰。未来软件在智能汽车中会扮演重要角色,利润相应变得更高,这是大概率事件,产业价值链重新分配趋势很明显。

具体到激光雷达,一些厂商也开始提供软件层面的服务,比如将感知算法作为产品的附加值之一。禾赛也在激光雷达感知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对整个智能化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的影响非常大。禾赛作为激光雷达厂商,与高附加值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系统关联度更高,很大程度上在智能驾驶的“长板能力”上提高了天花板。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禾赛都有深厚积累。尽管这些与芯片、光电以及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积累和造车具备一定共性,但目前为止,禾赛没有造车的冲动。

在李一帆看来,造车不像以前那么难,但不代表每个人做都能成功。看起来门槛更低的时候反而会更难做。

“每一个细分行业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模型和专注力聚焦点。”李一帆说,造车还有更多东西是禾赛今天所不具备的。“今天肯定不希望把公司定位成不断往造车这个方向走的公司,因为每个公司都有它的能力边界,和它擅长和喜欢做的事。”

至于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最终边界在哪,李一帆认为这取决于“谁做事的效率更高”,也就是看谁做这件事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优。“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类型的客户上,可能大家最终的边界都不一样,今天把它(边界)定下来会太早。”

眼下,李一帆和禾赛的目标,就是专注把激光雷达产品做好,至少在客户眼里是最优的选择,下一步才会考虑做哪些事情效率更高。但无论如何,李一帆都不觉得“每个人的终极目标都得是造车”。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