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为中国企业提供持续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访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博士

文/本刊记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之后,SAP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在今年九月举行的“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上,SAP荣获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国软件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这一殊荣。在此次大会上,多家媒体联合采访了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博士。采访当中张侠博士就SAP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情况,SAP针对中国企业的产品战略,以及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发表了个人的意见和判断。

记者:作为全球第三、欧洲第一的软件供应商,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SAP的业务开展情况?

张侠:SAP是在德国沃尔多夫成立的公司,从1972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7年,目前SAP同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我们在5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在120多个国家都有产品销售。

SAP在全球范围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第一,SAP始终专注于软件行业,专心做企业管理应用软件,这一点在37年里从没有动摇;第二,SAP对技术和业务最新趋势的准确把握,保证了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第三,SAP的发展还体现在它对用户价值的始终关注。通过这三点,SAP一直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发展到今天。

就中国来说,SAP开始服务中国的时间其实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成立时间基本上相同。从1984、1985年左右,我们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先是为一些外企,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做ERP为主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后来很快扩展到中国国有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们的企业用户已经扩大到中国各种各样的民营公司、上市公司等各行业的领进企业。SAP在中国目前有2000多名员工,在上海设有1000多人的软件研发中心。

SAP在中国的发展,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和企业的高速发展;第二我们在中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坚持把国际上软件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佳实践拿来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第三和SAP在全球范围的企业价值相同,我们是真正地关注客户,考虑如何更好的给客户提供价值。得益于这三点,SAP在中国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当然我们的成功也得到了中国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我们生态系统中很多的IT公司的大力支持。

记者:SAP在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方面有哪些举措?您认为SAP的企业管理软件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侠:SAP长期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包括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SAP推出了如“Business All-in-One”等多种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近期我们面向中国市场特别推出了“快速启动版解决方案”。SAP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将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需求进行标准化配置,这种一体化的预制软件系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实施信息化的建设。对于那些处于从无到有建设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中小企业而言,SAP提供了整套标准化预制模板,如果企业能够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SAP就可以用这套系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实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客户很快享受到信息化的便利。

SAP的企业管理软件目前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能在如此广泛的市场中获得成功,也充分反映了SAP的产品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以及我们在解决企业共性问题方面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并不是主流需求,而且很多需求是可以进行改造的。过分强调企业的个性化业务流程可能并不符合企业做大做强,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作为软件产品供应商,SAP更关注企业的共性问题和主流解决方案。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SAP也会与客户共同研究协调,找到最适合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本身是动态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或引入新的管理系统。SAP与很多客户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不断为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提供帮助,特别是对于不断成长中的中小企业SAP有能力为其提供世界最先进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在一些企业信息化的创新性应用方面,SAP也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

SAP产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的,同时在大量企业实际应用中不断磨合,真正做到将世界各地企业的管理经验“取长去短”,集成众多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SAP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注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SAP专注于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商务全过程进行改造和提升,我们有能力帮助我们的客户不断成长,特别是在它们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SAP能够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

记者:在提供软件的同时,SAP认为还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国际观念和经营模式,请您具体谈一谈SAP是如何在服务中将国际理念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有哪些成功范例?

张侠:SAP广泛的服务于中国企业客户,这些客户中既包括联想、中石油、中国五矿、国美电器等大型企业,也包括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服务任何一家客户时,SAP其实都是在进行国际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的分享,我们会为客户带入一些国际企业的通行方法和最佳实践,帮助解决中国企业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客户在应用SAP的系统时,也会同时对自已的业务流程进行一次梳理和简化,从而使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可以说SAP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每一个案例,都是SAP将国际理念与中国现实充分结合的成果。

以SAP的实际经验来看,单纯IT系统的引入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平均为2%,单纯业务流程的改进对运营效率的提升平均是8%,但是如果将IT系统引入和业务流程改进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话,企业的运营效率平均可以有20%的提升,因此帮助企业在引入IT系统的同时进行业务流程改进,可以让企业的信息化投资获得最大的价值和回报。为了达到最佳的实施效果,SAP在每一个项目实施之前,都会与客户进行长时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分析客户的业务流程和需求,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一定是IT与业务流程的深入结合,才能真正为客户提供价值最大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接触中我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仍存在整合与提升的空间,中国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还将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成长潜力。

记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软件厂商都在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请您介绍一下SAP在帮助企业度过危机方面的策略?

张侠: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针对这些企业的实际困难,基于长期企业管理软件研发中形成的经验,SAP提出了“清晰企业”的概念。就在不久前,我们在中国六个主要城市进行巡演,向企业推广我们的理念。

“清晰企业”的概念是说,在整体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相对丰厚,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项目管理可能不需要非常精准。但是在经济危机之中,企业就需要特别清晰的成本核算和流程控制,这时就一定需要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在日常运营中“精打细算”。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企业对物流、库存、生产成本等等都有清楚准确的了解和掌控,“清晰企业”可以帮助领导者和管理者实现这一目标。

作为“清晰企业”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是企业内部责权分明,每件事情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其次企业应该“非常敏捷”,能够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第三应该是高度以客户为中心,并与自己的合作伙伴紧密协同,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整体运作效率。SAP努力帮助企业改善其信息化系统,从而达到帮助企业“精益运营”的目标,帮助企业对市场有更强的洞察力,并可以更快速、敏锐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这无疑对金融危机当中的企业过冬提供了有力支持。

记者:微软、IBM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与国内软件厂商展开战略合作,SAP中国与国内软件厂商进行合作的情况如何?

张侠:任何一个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都会有数量众多的业内合作伙伴,SAP与国内的许多业内企业都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国内很多大型软件企业都是SAP的合作伙伴。比如东软软件学院正准备开设SAP的专业课程等等。但我们认为SAP与国内软件企业的合作还有继续拓展和深化的空间,大家的合作关系可以更紧密。

其实在国际市场上,很多国际知名跨国企业,虽然有商业上的激烈竞争,但同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保持一种密切的、良好的商业合作。中国企业对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则较为保守谨慎,随着中国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我认为国内企业会不断走向成熟,同行企业之间在进行市场竞争的同时也能彼此协作,这将有助于形成一种共赢的商业环境,对大家都有利。

记者:软件和服务外包已经逐渐成为跨国企业一种重要的经营发展方式,SAP在开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方面的情况如何?

张侠:就企业性质来说,SAP还是一家软件产品企业,我们是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也是软件产业价值链中的最高端,是行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在整个软件产业生态链当中,还有其它很多商业机会以及各种业态的软件企业,它们有时会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补充。在定制化软件之外,企业客户的部分要求可能需要引入一些补充功能,这些任务确实需要一些软件外包企业的参与,这对于SAP的市场战略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也有专门的团队来研究这个问题。但目前而言SAP的外包业务量不是很大。

记者:您对于目前中国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并以此作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何看法?

张侠:我认为软件外包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确是一个机会,它有助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熟悉国际化的商业规则,学习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同时软件外包对解决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取得的成绩,使软件外包得到了国内各方面的重视,各地方也新建了很多软件外包产业园区。

但软件外包也有其局限性和阶段性,软件外包处于软件产业分工的底层,做的是“IT蓝领”的工作,这与制造业中的来料加工有些类似,技术含量小且利润微薄。中国信息产业的决策者应该认识到,软件外包只能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还是要向软件产品研发的方向努力。

众所周知,软件产品企业的利润是软件外包企业根本无法相比的。中国软件企业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要积极的参与软件工程的高端设计。中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业还是有机会的,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使各种企业资源都可以进行全球化的自由配置,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成长为全球化的软件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的今天,简单将企业分为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其实也越来越困难。

中国的软件产业有企业、有市场、有人才、有技术,如果能建立并形成一个好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间的有序竞争,促进企业自身能力提高,就可以带动中国软件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软件产业存在一些短板,但我们的长处更多,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积累,中国企业只要立足全球化的市场,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的软件产业完全有机会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引领中国软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