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大与强

采访对象(按采访时间先后排序):

泛亚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颜健鸥

IDC中国服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李杉杉

万国数据创始人兼CEO黄伟

印孚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朗格

昆山中创软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新

记者:请各位分别介绍一下贵公司目前的基本情况,尤其是2012年经营发展情况?

颜健鸥:泛亚信息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现有员工1800余人。在公司成立最初主要从事互联网基础业务,像网络建设和IDC服务。这期间我们积累了很多中小企业客户,当时我们发现百度等一些互联网公司会有业务想要外包,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做了很多销售代理工作。后来随着客户的积累发现客户有很多来自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方面的需求,这样泛亚信息才着手做这些软件的ITO外包业务。目前我们累计的客户数有近8万多家,2011年实现业务销售额达到7个多亿人民币。现在公司主要从事两方面业务内容:首先是来自于客户服务的BPO业务;第二是ERP、CRM等企业管理类软件实施的ITO外包服务。

黄伟:万国数据是一家专注于IT基础架构服务外包的企业。我们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全国性的企业级数据中心服务,IT基础架构托管和运营管理,灾难备份,云计算等领域。同时我们也提供基于客户IT架构的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尤其在数据中心的管理和运营、灾难备份外包、运营管理、业务连续性整体的管理等领域在国内我们都是比较领先的。过去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致专注耕耘我们的市场,耕耘我们的技术,同时也为国家很多行业的监管部门制定了诸如灾难备份,灾难恢复指引等行业新标准。2012年公司实现年产值为1亿多美金。

朗格:Infosys(印孚瑟斯)成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印度信息技术中心——班加罗尔市,是印度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2013年2月20日,Infosys在纽约-泛欧交易所(NYX)伦敦市场和巴黎市场同时挂牌交易,成为第一家在纽约-泛欧交易所交叉上市的印度企业。Infosys与全球各大企业合作,推动它们以创新为导向的增长。《福布斯》杂志因此将Infosys排在创新公司百强排行榜的第19位。作为下一代咨询、技术和外包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Infosys帮助30多个国家中的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

Infosys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是Infosys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Infosys(中国)雇员超过3300人,拥有作为企业全球合作伙伴所必备的专业技能、语言支持和覆盖广度。我们持续专注于保险,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汽车与航空航天,高科技制造,零售与快速消费品,能源与公用事业,运输与物流,银行与资本市场等垂直行业及领域,以充分理解行业自身特点及其独特的信息化需求。同时,借由母公司首创的全球交付模式(GDM)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中国客户提供,从商业及技术咨询、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产品工程、定制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工程再造、独立验证测试、IT基础设施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等广泛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帮助其从商业和信息技术投资中获得可以衡量的商业价值。

2012,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不稳定,但中国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取得稳步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外包需求。2012年,我们服务的本土客户,无论是客户自身质量、客户数量都有增加,成功与中国乳业巨头伊利集团、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等客户签约合作。公司营收利润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增长。目前,中国企业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为主。Infosys(印孚瑟斯)作为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致力于用国际标准服务本地客户,除了满足客户的基础外包服务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注重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客户共同创新、发展。我们致力于成为企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帮助企业从商业和信息技术投资中获得可以衡量的商业价值,与企业无限创新,共同建设未来型企业。

陈新:昆山中创软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中国经济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圈,规划建筑面积十万平米,集软件研发、软件测试,业务流程外包、IT培训和学术交流于一体,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创软件集团着眼于国际化与产业化发展,是重点建设的现代化大型软件技术创新和服务基地。2009-2010连续两年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软件行业最佳外包服务企业”,并被认定为“云计算创新服务平台”。

昆山中创软件基于中创软件集团二十年信息化服务经验和软件工程实践积累,引入国际先进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先后通过ISO9001、CMMI、ISO27001等国际认证,建成中国首个跨区域协同开发平台,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团队,以高效可控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成熟的交付模式,为客户提供卓越的IT服务,客户遍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北美、欧洲、澳洲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世界银行百强和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商等。

昆山市政府非常支持海峡两岸的软件产业的共赢发展。2009年10月,昆山中创软件和昆山市政府、台湾资策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海峡两岸(昆山)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昆山中创软件将在昆山市政府与台湾资策会的支持下,在昆山软件园内建设“海峡两岸(昆山)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运用各项运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承接主体,促进两岸企业优势互补与互惠共赢,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2012年10月举办了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议,目前昆山中创所在园区已被批准为“江苏省海峡两岸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

昆山中创软件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IBM、Thales、Vmware、Jacobson Internatioal等国际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基于IBM Rational的授权测试中心,并在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工程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昆山中创软件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在软件工程、软件前沿技术、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2010年,昆山中创软件与拥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称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创软件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在物联网、云计算、国产基础软件等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展开合作,为海量气象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整合、共享、分析和协调提供信息化支撑。

2012年是昆山中创软件的创新转型的转折点,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走高端外包服务路线。随着市场移动应用产品的快速产出,昆山中创紧随新技术方向,现已研发了针对中小企业办公及内部管理的“移动应用管理系统”,满足中小企业在研发辅助设计、电子商务、移动应用、社区、融资、法律、专利、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服务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同时针对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方面,研发设计的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审计系统,得到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该项目产品在2012年取得了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面向“十二五”发展,位于阳澄湖畔的昆山中创软件,将随着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战略地位的确立与发展,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与扩大,充分发挥毗邻大上海的区位优势、长三角经济发展优势和昆山作为全国台资高地的产业优势,基于领先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和软件自动化生产线,开拓创新,加速发展!

记者:近年来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加速了兼并重组的步伐,朝着做大的目标迈进,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认为在这个领域里一个企业做到多大才算大?

颜健鸥:随着国内服务外包企业的增多,政策扶持的引导,加剧了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很多企业经过长时间客户和订单的积累会变得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所以我认为企业必定会走上重组或者兼并的这条路,泛亚信息也在着手兼并这一块的工作。

我认为在中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里首先从年产值来说,起码要有2至3亿美金这样的企业才算够大;其次从客户群体来讲客户集中度不能太高,不能仅依赖于某一两个客户开展业务,而是要有更多的客户群体,所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足够强。

李杉杉:2012年对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而言,是蓬勃发展、激荡变革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市场见证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之间轰轰烈烈的对等合并、收购核心业务、组建合资公司等战略运作。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只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优势互补,发挥出聚合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我以文思信息和海辉国际的合并事件为例进行详细阐释:

首先,从客户的地域分布来看,在对等合并以前,文思信息的国内营收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对日的业务量很少;而海辉的国内服务营收相对较少,对日业务量较大且增速很快。因此,此次合并既巩固了新公司在国内外包市场的领军位置,又有力提升了其在欧美和日韩市场的占有率。

其次,从客户集中度来看,相比于海辉国际,文思信息的客户更为集中,2011年前5位的客户贡献了超过53%的收入,海辉国际为31.6%。此外,两家公司的主要客户资源除了在微软和花旗银行等客户外,并无太大的重合,可以形成互补。

最后,从所交付的服务类型来看,文思信息的R&D服务贡献了更多收入,约占52.5%,IT服务贡献了43.6%;而海辉国际在IT服务方面更为侧重,其收入中IT服务为61.1%,R&D 38.9%,合并后服务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强。

关于企业做得多大才算大,我更倾向于从企业的营收角度来判断,而不仅仅是从人员规模,我认为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全年的营收总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可算得上大。

黄伟:对于软件外包行业的兼并重组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并且还会更频繁的发生。因为软件公司就是规模效应。在中国不同的行业目前都处在上升规模的阶段,因为要形成真生有效率的运作模式,规模是非常重要的。万国数据也在寻求通过并购来壮大我们的市场领域和产品线等方面的机会。但数据中心领域的并购还没有像软件外包领域发展的那么快,在中国数据中心领域作为民营第三方还处在启动和发展的阶段,真正可并购的对象没有那么多。也许在未来2至3年后数据中心领域的并购高潮会逐步的来临。

如果单纯从年产值来衡定企业大小,在服务外包行业我认为年产值达到3至4亿美金的年收入在中国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像数据中心领域年产值大概要达到5亿美金的规模。

朗格: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类似文思海辉、东软集团、博彦科技等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包公司,但总体而言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就目前情况而言,合并重组被看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尤其是客户资源有互补性的公司。这样的合并看起来很完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并后的公司,在企业文化和品牌管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同样要面临人才流失等问题。合并后的企业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时,要增强其余全球化项目管理、执行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同时兼备全球服务经验和本土客户服务经验。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强”是根本,“做大”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企业外在表现。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受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人文、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同时要结合行业发展特征,和谐发展。只有做强的企业才会真正的做大。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是关键所在。目前中国的很多IT公司尚处在较低的水平,更多是追随国际标准,却从事一些最终端的工作。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增长提速,企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企业的发展壮大,更多表现为规模的快速拓展,相较于世界一流企业,在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还很大。

陈新:十二五时期,工信部提出将进一步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环境,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等形式做大做强,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首先,可进行重点支持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进程,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规范信息服务市场。

其次,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等形式做大做强,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将其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业务机构剥离,成立专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另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认定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和支撑效果好的信息服务示范基地和园区,继续支持和引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在软件领域来说,企业要做大的标准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可在软件行业引导制定相关标准,推进国家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规范,推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中创软件在中间件领域取得了以下成就,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成果InforSuite集成化中间件套件,致力于解决部门内部,特别是部门之间业务协同的,通过流程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配置化和定制化。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和出色的扩展性,同时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连续三年成为唯一入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协议供货项目的国产工作流中间件产品。

记者:在您看来一个企业在做大以后将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风险?应该如何规避?

颜健鸥:目前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很大程度上面临的困难就是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随着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外包企业的利润也被压缩的越来越低。如何规避这样一个现象,我认为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可以明显的提升。产能提高了可以覆盖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

第二,除了关注国际比较大的客户之外,也要关注国内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客户。中小型企业他们对于系统应用和服务的提升都是有需求的,对于一些比较初级的业务订单很多大的企业对他们的关注度适当的会小,竞争也就没有那么强烈,我们的利润也能适当的得到保障。

李杉杉: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等政策大力支持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尤其在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企业的规模越大,获得的政府扶持力度就越大。但是当企业的人员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后,陡增的运营成本就需要更高的盈利水平,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很多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所承接的订单仍停留在软件测试、定制应用开发、人员派遣等低端服务,净利润甚至低于10%,这严重制约了投资人对该企业后续发展的投资热情。面对这类挑战,企业的应对方式有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有计划地持续投入创新研发,并建立起长效创新机制,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靠智慧、靠创新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同时,企业还需要固化创新激励办法,力图打造高效的内部创新流水线,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转型的步伐。

另外,企业规模做大以后要慎重考虑收购并购,原因有三:第一,成本非常高,例如所花费律师费和资本市场费用;第二缺乏慧眼,因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缺乏资本运作尤其是境外收购并购的经验,极易“看走眼”,如果请专业咨询公司来协助又将负担高额费用;第三管理难度大,在软件和服务产业中,“人”是第一生产要素,兼并重组会极易造成企业文化冲突,导致人才流失,而且M&A之后的跨境管理是存在巨大难度的。

最后,客户在未来更希望服务外包企业能够帮助他们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节约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前沿、更成熟的技术手段。企业不应单纯追求规模效益,也要注重以新兴技术手段来支持创新实践,在保证服务外包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解决方案业务的比重,在未来实现整体营收的跨越式增长。

黄伟:企业做大后面临的风险我认为最大的是战略性风险,这其中包括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力的塑造和企业新的增长点的发展,这些可能都是企业做大之后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待这些存在的问题如何避免这就要考验经营者的判断能力了,包括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对技术趋势的判断,对宏观形式的判断,对企业认知程度是否客观,尤其是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要了解企业核心的能力在哪,创造未来的优势这是非常重要的。

朗格:从企业层面来看,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从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都会面临挑战。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看,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经营压力增大;同时具备全球项目管理经验和较强技术开发管理能力的中高端人才不足。从外部市场方面来看,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晚,时间短,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较弱,服务能力单一,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品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目前,服务外包政策创新滞后于产业发展。为了应对企业未来发展中风险和挑战,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健康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应注重企业中高端人才培养,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和理念,积累技术和成功实战经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一个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我们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外,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创新化、国际化和规模化发展。

陈新:传统单一的底层人力外包服务,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业务利润越来越低;近两年国际业务外包需求有明显下降;随着物价提升,人力成本及员工生活成本等给企业带来费用增加等。如果要避免出现以上的困难和风险,我觉得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业务范围转变:从只要有利润、企业有能力完成就承接到调整业务范围、有选择的承接客户订单,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制定企业战略、研发自主产品的转变;中创有良好的传统,开发交流,在公司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专门有企业管理部门进行企业战略的思考,并通过培训中心进行有计划的人才培训,加速人才培养。

组织结构变更大:企业变大,工作划分会更细,相应整体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改变,这对原有资源分配来说是一个冲击。规避此风险:企业需要及时快速的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借此向规范化管理过渡。

企业凝聚力受到影响:在战略、组织、管理体系方面的转变时期,会出现员工怀疑、抵制改革的情绪,尤其是一些骨干员工的抵制,会导致企业凝聚力收到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发展。规避此风险: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传递企业转变的重大意义,并及时收集员工的意见,进而实现加强企业凝聚力。

提升高端业务服务能力,为一些金融、教育及政府智慧化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和高端人员咨询服务。

记者:我们知道在我国浙江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小型微型企业做的非常出色,企业的利润不错,小公司的老板们大多富裕。对于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有做大的声音也有反对做大的意见。对此您有些什么看法? 

颜健鸥:我认为企业做大是以后的一个发展趋势,我是鼓励企业做大的。目前国际的一些企业还在不断的进入中国争夺客户群体。国内一些小的企业即没有品牌,也没有资金,更没有案例的情况下,面对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就会有太大的压力,所以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效应还是要有所体现的。

李杉杉:我认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未来趋势还是要做大做强的。大型企业的净利润一般在15%到20%之间;而中小企业的净利润往往不足10%。随着近年人民币升值、国内人力资源成本高企、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日元加速贬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弱,一旦出现涨薪潮或境内外发包突变等情况,那不足10%的净利润可能随时消失。纵有国家的税收减免和人才补贴等政策做支撑,企业的经营仍面临巨大困境。

黄伟:企业发展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都有他存在的空间和理由。有的公司愿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精耕细作,做到这个领域的第一;有的企业则希望面面俱到,规模上做的更大,这是每个企业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问题。但是我个人提出一些对企业发展的一些建议,我认为国内政策存在的真正问题不是说出台政策扶持哪些行业,而是要塑造一些在国内,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要让国营企业退出一些竞争性的领域,让市场充分的竞争起来。政府要给各种企业营造一个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国内就会出现很多像样的企业。

陈新:“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已经较大,取得了很多世界领先,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以改变。以科技创新之力将企业做实做大,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统一,加快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

记者:请您谈谈对“大”与“强”的理解,中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在做大之后怎么才能做强?

颜健鸥:我认为企业盲目的发展可能不会有长久的发展。企业一定要先练好内功再考虑如何发展壮大,这其中包括管理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提升。

李杉杉:进入2013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已经触发了企业用户的明确需求,外包企业们应将经营目标从横向扩大市场占有率,转为探索价值链更高端的业务,力图为客户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黄伟:从服务外包企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企业要先做强在考虑做大。我经常和我的同事说,如果万国数据做的业务不能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效益,客户是不会把业务发包给你。所以我所指的强是在我的专业领域里我要保持是行业领先的,是具有竞争力的。在维系好现有客户的同时,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之后在考虑如何把公司规模做大。如果企业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大,丧失了市场价值这是非常危险的。

朗格:企业发展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拓广服务的类型和服务的行业,将企业自身与竞争对手区分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企业要强化自身管理能力,有效控制人员利用率的同时,完善和加强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储备。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另一方面,企业要打造和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企业的创新竞争力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客户的需求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服务提供方,需要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洞察客户深层需求,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创新,与客户共同发展、进步。

陈新: “大”意味着企业的规模大、产量大、销量大、名气大、市场占有率覆盖面大等;“强”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企业最求的目标应该是强,然后才是大。大而不强的企业是过不了几年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的,在国内“巨人集团”是个很好的例子。

第一方面是企业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注重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设计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不是靠急剧膨胀来实现超速发展,要知道成为大企业看似简单,实际都有其一套核心经营管理体系支撑其正常运营。一个追求强大的企业最忌讳地就是企业上下充满浮躁地气氛,被眼前地胜利和暂时在市场上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所以必须有脚踏实地的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

第二方面是企业在成长地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地监督约束机制,使任何一个人的权利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监督,强大企业的标志之一就是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在财务方面、审计方面、人力资源方面、市场管理、销售管理管理等等都没有明显的漏洞。

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CI设计到企业的战略步骤等方面,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拉开差距,在目标市场中占居主导地位。竞争优势可从下面八项考虑:顾客认同度;快速响应的服务;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信誉和信用;骨干员工的潜能;创新和开发;管理。

记者:马云先生曾说“影响中国经济的一定是小企业”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中国有两三万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大部分还只有百来人,您对这些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

颜健鸥:所谓的小企业要看是从事哪种业务领域的小企业,他所指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小企业我觉得应该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而不是我们的软件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在信息化领域里小企业是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

中国目前的这些小型企业的发展我认为还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政策的扶持还在继续,各地很多对于服务外包的支持还是如火如荼的。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两年政策的扶持尽快把自己发展的够强大,这样才可以应对竞争。一旦政府支持政策停止,我相信这两三万家中小型企业要有一半的企业面临淘汰。

李杉杉:一些中国服务外包的小型企业凭借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低廉的价格、较少的业务类型,获得了一些外包订单,得到迅速成长的机会,但在后续运营中要把握好人员规模扩张速度与利润率增长速度的权衡,确保稳定增长的利润空间。

黄伟:我觉得马云说的这句话要看怎么理解。确实中国有4千多万的注册企业,从数量上说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注册企业最多的一个国家,但绝大部分都是小企业,从企业数量来说增加了国民的就业比例。但是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的还是要通过大中型企业来展现。

对于小型企业的生存发展我觉得首先要利用好小型企业存在的优势,小企业成本低,管理操作等各方面都很灵活,可在某一领域里做精细做强。

朗格:中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快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如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粗放型管理,其投入高,低产出,只能以量扩张来谋求企业发展。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以量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小企业亟待转型。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资金、技术实力和经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明确树立发展目标,坚定信心,不放弃,把重心放在做事情上。另外,企业的发展并非一人所能及,需要团队的合作,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与培养,建立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企业文化。

陈新:小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管理层次比较少,应变能力也强,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由于大多小企业管理规范性不强,导致管理水平较低,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强,所以引进人才,开发交流、引进精英、向大企业模式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贵公司做大和做强的远景规划。

颜健鸥:泛亚信息面对的客户有很多的中小型企业,我们日后会围绕这类企业的需求并购相应的产品。现在缺少的是针对这类企业有更多适合他们的产品来覆盖。我们首先要从客户的需求来分析适合他们的产品,公司会找在行业当中有技术但缺乏销售能力或者是缺乏客户的这样的一些技术性公司,进行针对性的并购,通过并购让公司迅速变大,在维系好现有客户的同时,继续在某些研发领域投入更大精力来获取一些大型客户。

黄伟:万国数据一直专注于数据中心这个大领域,包括IT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IT运营管理和IAAS。我们继续要在这些细分领域做到强大,使万国数据从行业领域来讲成为一个大公司。在高可用的数据中心能力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自己的管理工具,自己的流程,并且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市场能力。尤其是对一些高端企业,比如金融企业,跨国企业,一些要求标准非常高的企业,他们在选择数据中心外包商的时候,万国数据是他们的第一首选。

云计算我们主要是做IAAS这个领域,我们在去年发布了公有云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针对高端企业,过去我们也为很多客户做了大量的私有云项目,帮他们在我们的数据中心管理和托管私有云,过去一两年在云计算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日后我们也将不断的推动这一业务内容的发展,这是万国未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陈新:公司自2002年成立发展至今,已经十余年,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公司凭借规范的管理制度、高可信的软件外包能力、优秀的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卓越的产品质量保证企业的竞争力长盛不衰。一是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体制,把所有的细节都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中,找准平衡点。二是提升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粗放型成长已经跟不上大企业的发展步伐,保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必经之路,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形成品牌效应,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企业应建立长远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建立完善的企业研发体系,合理配置企业科技资源,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在大背景下积极实现企业科技创新,我们愿意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昆山公司成为软件外包行业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