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专家谈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
未来已来,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这句名言,似乎正在变成现实。“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就人工智能(AI)对人类劳动的影响采访一些人工智能科学家、科技企业家、科幻作家,他们反复提到“未来已来”。
已来而未均的AI时代
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球,人工智能这个诞生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的概念,历经技术迭代,迎来新的发展热潮。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经历了三次浪潮……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第四次浪潮的典型代表,已经展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已经进入AI 2.0的时代。”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对记者说,当前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AI 2.0时代的第一个现象级应用,“真正有望实现平台化效应,进而探索商业化的应用创新机会”。
“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肯定已经到来。”英国利物浦约翰·穆尔斯大学人工智能研究者杰玛·戴尔说。他引用吉布森的名言“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处于已有突出表现,但不是每个人都在使用的状况。
专家见解不完全相同,但普遍认为当前已进入新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成为这个时代强大的生产力工具,将使人类劳动出现深刻变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人工智能和人类长处不同,所以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理工系教授、日本人工智能学会伦理委员会委员长栗原聪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提高劳动效率的工具将大大发挥作用,还能帮助人类提升创造力。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创造15.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高效运算,接管一些重复性工作,把人类从忙碌而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类节省最宝贵的时间资源,去做更多振奋人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按其所长贡献创造力、策略思维等。“如此一来,人类的生产力会大幅提升,并且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身潜力发挥到极致,从而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德国自动化厂商费斯托公司工业4.0和人工智能领域销售总监埃伯哈德·克洛茨说,人工智能可在优化工业流程、改进质量检测、监测能源使用等多方面帮助人类。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麒麟合盛的办公场景中,撰文、翻译、制图、代码核查等工作一半以上都由人工智能完成。该企业创始人李涛认为,人工智能已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让信息化产业从“手工时代”进入“工业时代”。
在这种时代变迁中,的确有一些工作会消失,但又有新的劳动形式涌现。在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看来,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一些重复性、高强度和危险性的人类劳动,如制造业中的流水线作业、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等;同时也创造新的劳动形式,如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伦理顾问、机器学习工程师等。
随着人工智能与人的协同发展,劳动效率大幅提升,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可能发生改变。陈小平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推动社会逐步进入一个这样的时代——工作劳动将不再完全是谋生手段,增加全民幸福变成直接目标,出现全新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
设置人工智能的“护栏”
不过,未来人工智能并非百利而无弊。陈楸帆表示,需要为人工智能确定伦理规范,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公平性与不歧视等。
今年3月,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网站发布公开信,呼吁所有机构将研发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工作暂停至少6个月,以商讨相关伦理规范。著名科技企业家埃隆·马斯克等上万名业界人士签名支持。3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声明,表示注意到业界呼声,呼吁各国政府根据2021年通过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尽快实施具体标准。
“目前几乎所有推出人工智能产品的公司及其相关人员都已意识到必须设置所谓的‘护栏’,让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序进行。”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孙远钊认为,“基本原则还是技术中立”,最终要规制的还是人类自己的行为。
李开复也认为,只要坚守技术中性原则,严谨发展人工智能,可让它成为帮助人类进步发展、完善自我的利器,而不会演化为一些科幻作品描述中令人担忧的“终结者”。他说:“未来已来,但终结者不会来。”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