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5年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文/重庆市信息产业局
一、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竞争力增强
我市将信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把软件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切入点进行重点发展。2000年以来在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在国家、市相关产业政策扶持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氛围中,重庆市积极贯彻落实18号文件精神,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软件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速度。
2005年,我市软件产业在2004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对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更加明显。到2005年底,全市软件产品销售收入60.2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嵌入式软件15.6亿元),同比增长45.01%;实现利润-1.47亿元(由于朝华科技亏损),同比增长-205.69%;上缴国家税金总额1.55亿元,同比增长70.28%。
(二)软件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骨干企业迅速成长
1、软件骨干企业迅速成长
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上1000万元的有47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占纳入统计软件企业数的9.3%,朝华科技、博恩科技集团、南华中天、新世纪电气、汉光电子、中讯亚太、金算盘集团、亚德科技、易联数码科技年销售收入均上亿元,形成了我市骨干软件企业群体。2005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软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占全市软件企业销售收入的86%。
2、“双软认定”情况
我局全年共完成“双软认定”五批,新认证软件企业38家,登记软件产品101个。截止去年11月底,我局共认定软件企业168家,登记软件产品372个,基本涵盖了重庆市企业制造的主要软件产品。
3、系统集成资质认证
全年新增申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企业共16家,其中已获得资质的企业为正式三级资质1家,正式四级资质1家,临时三级资质9家,临时四级资质3家,另有2家企业申报正式三级资质正在办理中。此外还有3家企业的资质由正式三级升为正式二级。
今年是我市首次开展换证工作,目前换证工作正按时间进度要求顺利开展。全年对40家获得资质的企业进行了年审工作。
(三)园区建设成绩显著
科技园区是重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验区和示范区。重点推进三大科研生产基地(即国家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正在建设的重庆市北部新区)和三大园区(即重庆大学科技园区、北部新区软件园区和光电子产业园区)建设,尤其针对企业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比重低,软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开发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加大对研发基地的投入,抓好光电子产业化、微电子科研生产基地等7个重点发展专项。
目前,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区、西永科技园区已逐步成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电子芯片产业基地、中国普天重庆产业基地和中国四联•重庆川仪国家级仪器仪表研发制造基地等聚集群。规划期间,还将逐步打造软件园、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数字医疗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市级产业园区或基地。
(四)积极开展软件出口外包
软件出口逐年增长。软件已出口到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新世纪电气、南华中天、正大软件、帕弗斯软件、宏信软件、东石软件等为代表的软件出口、外包的公司。
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主营销售收入达2.2亿元,公司积极开展外贸商务,2003年公司产品首次出口创汇19.3万美元,2006年与越南某公司展开一项180多万美元项目合同。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科技部实施的“中国软件出口欧美”(COSEP)试点工程重庆唯一参加企业,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软件出口外包业务,全年共派出3批6人次分别赴英国、日本、香港等地进行市场拓展考察, 2005年公司共完成软件出口收入59万元人民币,2006年公司预计出口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重庆正大软件(集团)旗下的重庆华日软件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对日软件出口外包的软件企业,2006年预计实现对日软件出口收入1200万元人民币,实现创汇收入1000万元人民币。
二、2005年重庆市软件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一)政策到位,效果显著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和47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将信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更把软件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切入点进行重点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1]114号)》;《关于加快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2003年—2007年)》(渝办发[2003]161号),不断完善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继续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重庆市软件企业除享受国家政策,还享受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地方产业政策等特殊优惠政策。根据《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1]114号)》文件精神,从2000年到2005年,在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软件产业项目贷款贴息,以及为国家下达给我市的软件项目提供匹配资金等。
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实施CMM标准,我市积极鼓励软件企业做好CMM评估工作,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全市通过CMM认证的有3家企业,其中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CMMI3认证,普金软件、博恩科技通过CMM2级认证,近20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CMM2、CMM3级认证。
(二)市场空间广阔,国际交流平台完善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水陆交通枢纽和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正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我市在经济总量、市场、科技、金融、产业、基础设施等诸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在西部城市中位列前茅。50所高等院校、众多的科研院所和活跃的IT产业,为我市发展软件产业打下了技术装备和技术人才方面的基础,使我市具备了建立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先决条件。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我市具有对2亿多人口大市场的辐射能力。
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我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目前我市正在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建设长江上游信息中心和通讯枢纽,打造“数字重庆”,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我市拥有完善的软件技术交流和软件产品及服务流通的国际平台。我市定期举办的“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重庆旅游交易会,以及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联合国际计算机会议(JICC2005)、中国重庆电脑节等国际大型展览及交易会,为软件产品及服务通向国际市场搭建了平台。
(三)技术实力雄厚,产品门类齐全
我市软件业坚持技术创新立业、兴业,在嵌入式软件、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数控系统、信息安全、数据通讯、游戏引擎等软件关键技术方面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在数字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庆海扶技术公司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重庆海吉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联合开发的电器设备绝缘在线智能监测及诊断系统分别获国家2003、2004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项目(自2001年以来,150多个项目参选中重大发明奖项目仅20项)。现已形成了以下核心技术,如: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技术、电器设备绝缘在线智能监测及诊断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内容发布与管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基于PKI的电子政务柔性平台、ERP平台技术、数据多维随机查询分析技术、XML数据流技术等。
我市软件产品所涵盖门类较齐全,形成了以应用软件为主体,以通信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为特色的产业结构。目前,我市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360多个,其中,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分别占9.5%、90.5%,以应用软件为主。
支撑软件产品以网络通信软件发展得最好;应用软件主要涉及通信软件、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金融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视听与教育软件、系统集成和集成电路设计。
“计算机安全黑匣子”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SWS-2000型血液灌流机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天网防火墙(SkyNet-FireWall)个人版是国内第一套由中国本土安全公司开发的个人版防火墙软件,“颅内血肿水肿图像动态监护仪”、“南华证券在线交易系统”、“基于Linux的中天电子政务应用平台”、“新思维iERP”、“蓝牙开发平台”、天极CMS4i”、“SLM数字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仪”、“重庆邮政185客户服务中心”和“嘉陵CIMS工程(二期)”等具有技术优势的软件产品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
(四)软件人才逐步壮大
发展软件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市有70余万各类专业人才,在渝的中国科学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士有8名;各类科研机构达1000余个,其中,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24所、26所、44所等国家重点电子信息类科研机构有名,并集聚了大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人才;有高等学校50所(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等重点大学和专门院校),在校学生40万人,其中理工科学生为25.5万,在校研究生近3万人。此外,我市有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2所,重庆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学院、信息学院,重庆邮电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重庆正大软件学院等都是我市软件人才的主要培训场所。2004年软件人员学历培训人数达到13085人,其中,本科10427人、硕士2520人、博士138人。
2005年我市软件考试考生共6350人(较2004年同比增长28%),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69人,占总人数3%,中级技术职称3631人,占总人数57%,初级技术职称2550人。
2005年共组织开展系统集成资质项目经理培训班四期,参加培训人员共178人,120人获得项目经理资质。对提高我市系统集成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与沿海城市相比,我市有着较大优势。2004年我市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388元,远低于同期沿海城市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甚至也低于西部地区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潍坊与华为携手共建物联网应用及产业基地
- 物联网给快递业带来新变革
- 张峰就推动我国车联网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 厦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7-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