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主创新 建设一流软件园区
文/齐鲁软件园
齐鲁软件园成立于1995年11月。1997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多年来,园区紧紧围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主题,重点在营造创新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企业资源、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齐鲁软件园现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聚集地之一,入园企业由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456家,其中骨干企业9家,2005年技工贸收入2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倍,出口创汇1.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3倍。
一、不断加快园区建设,为企业营造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
齐鲁软件园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园以来始终坚持“营造环境、拉动产业、强化创新、促进发展”的园区发展思路,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成孵化设施23万平方米,企业研发基地27万平方米,产业小区32万平方米,电子产品生产基地40万平方米,人才培养基地1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8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齐鲁软件园成为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特点,自然、人文、科技和谐统一,山、水、人互相融合的高科技园区,为广大软件企业打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环境的不断完善,使齐鲁软件园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也极大的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软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浪潮软件、中创软件已跻身全国软件最大规模百强企业,中创软件、浪潮软件和浪潮通软进入全国独立软件30强,另外3家企业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已成功上市,山东浪潮齐鲁软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国家确定为2004年度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
二、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创新企业成长手段
齐鲁软件园在企业服务方面率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模式,尤其是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推进体系”,构建了对企业发展具有明显推动效应的系列平台,园内外企业对此具有高度的认同,在国内外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具体包括:
人才积聚平台:包括四种培养模式:一是由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和浪潮山师软件学院构成的特色大学模式;二是由华信师创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机构创建的实训工厂培训模式;三是由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包括在济南和外地的十余所高校)与软件企业合作开展的校企对接模式;四是在国家外专局全力支持下的旨在引进国外中高级人才的引智模式。这四种模式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技术支撑平台:齐鲁软件园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公共软硬件技术支撑平台,涵盖了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测试和应用等在内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技术支持环境,与微软组建了国内首个“微软软件工程师俱乐部”、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联合建立了“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与IBM、SUN等厂商联合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同时与各知名厂商和研究机构合作,每年为园区内企业技术人员举办近百次专业技术培训,为园内软件企业的孵化和高端产品研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企业协作平台:以市场和技术协作为导向成立了齐鲁软件园国际合作联盟、齐鲁软件园电力软件企业联盟、齐鲁软件园交通运输软件企业联盟、齐鲁软件园DSP应用软件企业联盟,形成了产业拉动链条。这种联盟运作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融资保障平台:由软件园牵头,联合济南部分银行建立了风险担保、联保联户、中小企业主创业贷款等中小企业融资孵化保障体系,协作和联合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整合和注资园内企业,改善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
上述几个平台的成功运作,为广大软件企业提供了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如融资保障平台在为企业融资方面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资金紧张是制约广大软件企业发展的普遍因素,为缓解这一瓶颈问题,齐鲁软件园通过融资平台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担保资金,采取银企对接的方式,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支持。通过这些途径,几年来,广大软件企业获得财政资金、科技计划、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达1亿5千多万元,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新产品开发、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市场提供了有力地资金保障,极大地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同时,齐鲁软件园还狠抓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园区内企业有4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8家企业通过CMM3级认证, 10家企业通过CMM2级认证, 48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 76家企业通过双软认证;自主知识产权、登记的软件产品315个;软件技术专利29个。园区企业产品种类涉及600余种,其中一批软件产品如金融财务软件、ERP管理软件、智能交通管理软件、软件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园区还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525项,科技创新成果250余项,鼓励软件企业与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特色,培育软件拳头产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如济南普安软件公司、济南神思公司等企业其产品在技术含量、质量等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年经济增长速度在40%以上。
三、以整合企业资源为目标,创新企业发展能力
软件园区是资源整合的大平台。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在软件园这个平台上充分整合,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院所、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互动与集成,满足了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需要,对扩大企业自主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整合、技术整合、资源整合、资本整合、市场整合组成了不同类别的企业联盟,壮大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齐鲁软件园的积极推动下,山东积成电子公司等28家企业结成电力合作联盟,浪潮软件公司等21家企业结成了出口联盟,济南正元公司等16家企业结成交通运输联盟。所有联盟企业均按照“平等、合作、互助、互惠”的原则,遵循“共闯市场、共享人才、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宗旨,以联盟为主体,形成了配套的产业链条,形成信息集中、人才集中、技术集中,推动了共同市场的形成和创业资金的融会与周转,使得软件园区成为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集聚地。如电力软件企业联盟集成联盟企业成果,形成“数字化电厂”项目,目前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上报科技部作为“十一•五”重大项目,此举被业界称为创举。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集成了国家、地方、企业的资源,符合国家规划,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创造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创新和整合能力,同时赢得在市场中的地位;可以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品牌的竞争力,巩固细分目标市场,扩大市场的份额。
特别是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企业整合可以带动产业链上更多企业的创新,促进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实现多赢的格局,并且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等环节,并最终形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完整体系。同时,多家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既专业化分工,又社会化协作,可减轻每家企业所承担的高投入的压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共享自主创新的成果。这样,每家企业都可以从联盟中,获得属于自己创新的“看家本领”,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链条,逐步做大做强。
四、以企业需求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也是软件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齐鲁软件园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符合软件产业实际需要的各类人才,目前园区内有软件学院、外包软件人才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同时积极引导高校、研究机构和软件企业组建各种软件技术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特色班,在国内园区中率先形成了独立配套和具有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园区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7家院校签订了“人才对接工程”合作协议,与4家民办培训机构签订了“软件工程师培养基地”合作协议。针对企业在软件出口外包和软件研发缺乏实用人才的现状,齐鲁软件园正在积极实施“5555”计划,即在2007年以前,培养5000名软件外包工程师、500人以上的外包企业达到5家、软件外包企业数量达到50家、引进5家国际知名软件外包公司。同时软件园制定了软件园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计划、软件外包人才批量化培养工程实施计划等。经山东省经贸委批准,在齐鲁软件园建立了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
软件产业是我国的战略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齐鲁软件园仍将不断坚持创新发展的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软件产业基地,为山东省乃至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截止到2006年底通过CMM评估的企业(不完全统计)
- 2004年独立软件开发企业 最大规模前30家企业名单
- 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 2005全球银行按市值排名前25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