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聚焦“上市” ——与业界知名人士谈软件企业上市

文/本刊记者

参与嘉宾: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建邦

GE金融集团IT供应商管理董事  朱叶青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董丹青

记者:近两年来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掀起了上市的高潮。企业上市,能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我们也看到国内外都有部分非常优秀的企业并没有上市。请您就上市和不上市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刘建邦:上市或者不上市都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来决定的,比如有的企业靠自身积累也能稳步发展,而有的企业就需要通过上市开拓融资渠道和规范自己的治理结构,建立自己的公众形象和品牌等等。

朱叶青:我们注意到2010年软件服务业上市的企业有很多,有人把2010年称为中国IT服务外包的元年。在企业选择在哪个市场上市或不上市这个问题上,每个企业所考虑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有的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是因为企业把发展目标重点放在欧美客户和国际市场上,在寻求海外上市的过程中上,他们本身就积累了大量的欧美客户。但是随着国内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成熟,很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把发展重点放在国内市场,在海外上市对这些企业来讲吸引力就不是很大。当然也有部分软件外包企业短期不考虑上市,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除非企业寻求并购或快速扩张,否则对资金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寻求上市相对来讲企业发展战略会受投资者的影响,利润的压力也相对增大,企业发展灵活性也会受到限制。我认为企业上市或不上市完全是因为于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记者:贵公司当时为了成功上市做了哪些主要准备工作?准备了多长时间?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有关情况。

刘建邦:我们公司当时为了成功上市也没有特别的做准备工作,只是得到了公司的股东、员工、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并且挑选了比较好的中介机构,用了7个半月的时间做完了整个上市工作,在当时是最短时间完成上市的公司。

董丹青:浙大网新前身系浙江天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然科技”或“公司”),1993年2月经浙江省股份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浙股(1993)68号]文批准,由浙江省绍兴市天然羽绒制品总公司、浙江省绍兴市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绍兴市分行等3家企业法人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发行人设立时公司总股本10000万股。

1997年1月,公司按第4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议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证券委员会[浙证委(1997)7号]文批准,将股本按1:0.5的比例缩减至人民币5000万元。同年,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63号]、[证监发字(1997)64号]文批准,于3月25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000万股,公司总股本相应变更为8000万元。4月18日,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上字(1997)16号]文批准,公司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A 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记者:您所在的公司成功上市之后,公司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上市为公司发展带来哪些切实的利益和发展机遇?

刘建邦:公司上市之后,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的声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上市公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同时公司的员工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也明显增强,这些都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朱叶青:我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谈一下上市对公司发展带来的一些利益。首先来讲,公司上市以后资金会非常充足,这有利于公司下一步的并购和扩张,充足的资金储备更容易吸引更好的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另外一点企业上市以后,整个公司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均呈现透明化,这对于未来潜在的国外客户来讲更容易了解企业情况,对企业来说,利用上市融到的资金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或者扩张到海外市场,这一点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增长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董丹青:2001年6月公司控股股东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成功受让天然科技22.63%的股份,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这家上市公司;9月24日,天然科技正式更名为浙大网新,并明确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国网络与软件业航母”的战略目标。

在入主天然科技之后,网新科技迅速剥离了原上市公司天然科技的传统羽绒纺织资产34010万元,吸收合并IT优质资产45018万元,注入浙大旗下的快威科技、网新图灵等诸多IT优质资产,并与思科、IBM、富士电机、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加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收购举措,成功整合了一批优质IT资产,通过十年的整合与发展,今天的网新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IT服务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商之一,2010年,浙大网新位居2010软件收入百强第7名,并入选IAOP 2010全球外包前50强,荣膺“2010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TOP10”,软件服务外包在美国及日本两个市场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公司的软件外包业务已经形成了跨越日本、欧美、中国三个服务外包市场以及从ITO、BPO到KPO的全方位外包服务业务体系。在对美外包方面,公司不仅与全球最大金融服务集团美国道富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与美国医疗机构Security Health Plan, Inc.成功签订了软件集成开发总包协议,协议总包金额预计为2124万美元以上。随着美国新医改法案签署与实施,医疗系统外包已成为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战略级制高点,包括印度外包巨头在内的一批国际外包企业正加紧争夺这一百亿美元级市场,公司本次在美国医疗外包市场的强势突破,确立了公司在美国医疗外包的高端领先地位,为未来公司对欧美外包业务的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

在对日外包方面,,公司长期为日本野村、东京证券、日立SAS 等多家公司提供软件外包服务。与此同时,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国内外实施了一系列并购动作,不仅成功收购了国内成功的BPO公司,同时完成了日本JASDAQ上市公司SOLXYZ 5%的股权投资,未来公司将通过离岸或在岸交付模式,向金融、电信、政府等海内外客户提供符合国际商业标准高质量流程的外包服务。

记者:关于上市地点的选择问题,目前IT领域里有的选择在国内上市,有的选择在中国香港上市,有的选择在中国台湾上市,近年来更多的则选择了在美国上市。就这个问题请您谈谈您的看法。

刘建邦:选择各公司上市的地点要结合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上市PE比较高,而国外上市可以有助于公司发展的国际化。

朱叶青:我认为,IT领域企业上市选择的地点只有两个,要不在国内市场上市,要不选择在美国上市。我们知道企业上市无非就追求几点。第一能不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第二,企业上市之后是否能对目标市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个人认为企业选择在台湾、香港上市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很明显香港市场对高科技不太了解,香港的股市更倾向于房地产行业,虽然香港的股市相对容量大。台湾的市场容量就更小了,企业融到的资金不会充裕。同时这两个地区市场很小,对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不会有推动作用。

2010年为什么很多企业在美国上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中国发展的概念”在支撑着,如果没有中国大环境的支撑,就没有那么多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青睐,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软件服务企业能够在海外成功上市了。如果企业的目标市场针对于亚洲和国内市场,那么对于企业规模1000-2000人左右的公司来说国内上市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另外一个原因是选择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大多他们的投资人是海外投资人或风险投资,国内上市政策法规相对会有很多限制,加上目标市场针对全球,美国的资本市场更成熟、更发达,利于迅速融到大量资本,也利于上市企业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董丹青: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同时公司旗下公司众合机电(000925)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旗下的浙江浙大网新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作为一家国际型的公司,公司希望旗下公司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融资成本及法律许可等多种因素,面向更为广泛的国际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

记者:金融危机之后,海外资本市场的表现普遍并不理想,但中国软件企业却积极抢滩登陆海外资本市场,您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接连在海外成功上市,您认为这对未来这个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刘建邦:海外资本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毫无疑问也是比较规范和市场化的。中国软件企业积极走出去,进入海外资本市场是立足国内展望国际,一方面希望树立国际形象和国际知名度,进而带来国际订单,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和运作经验,更好的来经营和发展本土软件企业,改变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维。这样将对中国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战略带来国际化和本地化相结合的效应,使得与国际行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朱叶青:抢滩登陆海外市场首先是因为企业本身融资来自海外风投,要想企业的规模和利润达到一定程度在国内上市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其次,有一个“中国概念”在支撑着企业,虽然国外整个金融市场不是很景气,资本市场表现不理想,但“中国概念股票”在海外市场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其中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为代表。可能国外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不了解,但“中国概念”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促使他们能在2010年成功上市。

以前我们谈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太过分散,属于群龙无首混乱作战的状态。部分龙头企业通过上市拥有充足的资金以后,对整个中国服务外包行业都有整合的作用。随着上市企业对市场的整合,规模小的服务外包企业的生存会越来越困难,通过整合并购逐步做大的服务外包企业在财力、物力、市场推广和人才贮备等方面都具备更好的优势,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技术上就会有更合理的投资,逐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型国内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上市后在海外市场形成了一个团体,便于国外客户更好的了解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随着国内发包市场的逐步规范,国内市场也会在未来几年迅速扩张。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外股市上的表现?您如何看待这个产业的未来?

刘建邦:中国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在国内外股市上的表现还不是十分抢眼,整个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分散和小规模的,水平也不太高。但是随着软件企业家们视野的开阔和市场的拓展,也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集中和更有针对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将具有辉煌的前景。

朱叶青:整体来讲从2010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在股市上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吸引国外更多的投资者,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服务外包行业近几年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十二五”规划把高科技服务型行业作为发展重点,中国的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没有政府的支持不可能在过去的2,3年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三年前,我们看中国最大的发包企业是微软,从2010年的数字看,最大的发包企业是华为。目前还有大量的国企、金融行业服务外包还在规范中,我相信随着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的释放,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在未来五年将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记者:目前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里还一些企业在积极筹备上市,您对这些筹备上市的企业有何建议?

刘建邦:对内积极练好内功,对外要积极推进国际交流,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朱叶青:短期来看有能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不多了,首先企业的规模不能达到在海外上市的要求;其次企业缺少足够的国外客户支撑。从这两点来看,更多的中等规模的企业将目标转向国内的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目前来讲在软件服务外包这个行业里还是很缺乏的,我非常看好在未来1—2年会有3—5家企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我了解的很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是做日本市场起家的。有的企业立足日本做国内市场,随着近两年日本市场的低迷,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有的企业立足日本走向海外发展还是很成功的。欧美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中国企业相比国际上大的服务外包企业竞争目前仍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这是简单的价格竞争,企业利润就会受到影响,企业是不可能得到长期发展的。目前来看,国内企业整个发包市场仍然在不断的规范化,从整体需求的规范性、供应商选择的流程、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等都是需要提高的地方,这也给立足国内做服务外包的企业带来压力。不过随着以后整个行业的不断规范,市场专业能力人才的不断增加,国内发包量的迅速扩大,这会是对筹备国内上市的企业有一个巨大的机遇。中国几个支柱行业,金融行业、医疗改革、能源市场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必然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对于这样的机遇,我建议准备上市的企业一定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要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乘着上市的东风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