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行业会展助推产业发展

文/本刊记者

参展企业篇

受访对象(按采访时间先后排序)

雅马哈发动机(厦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市场统括部部长卢小凯

希益喜(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田 一裕

浙江网新恒天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姚剑钢

山东万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健

合肥凯捷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阳

北京绍凤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绍凤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单位在过去一年里的经营发展情况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

卢小凯:雅马哈发动机(厦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简称:雅马哈信息)在2011年销售额比2010年增长20%,达到6090万元,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也达成预定目标3500万元, 人数也增加到380名(包含外协人员)。另外在运用维护也导入ISO20000质量体系。2011全年品质目标达成预定90%的直行率(一次性交货合格率)目标,并且累计海外驻在人员达到30名,技术研发也加快脚步,营销渠道、人力资源、内容管理、全面预算、生产支持的A1商品也已经初步成形,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田 一裕:希益喜(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希益喜(杭州)”)成立于2010 年 7月。是由日本株式会社CEC和株式会社东忠共同出资在杭州成立的。

希益喜(杭州)凭借CEC 20多年在中国业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和44年来在日本积累的先进管理体制和IT技术,融合东忠在中国的领先技术,以实现入乡随俗,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为目标,致力业务拓展,开拓中国市场。

2010年到2011年,希益喜(杭州)主要着力两大块业务。一方面是继续扩大拥有8年导入实绩,面向在中国的日资企业提供以微软的ERP产品Microsoft Dynamics AX为主的,从咨询、导入到运营维护的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软件外包和中日间的离岸开发。

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致力在中国推进CEC于日本国内手机和智能终端测试领域具有最丰富知识经验的,完全以第三方观点进行测试的品牌 “PROVEQ”(PROfessional Verification for the higher Quality)检测服务。今年主要着力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方面的测试市场拓展。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今后一两年内需要更进一步扩大营业额和提高成长速度。我们会与合作伙伴东忠一起携手,在中国探索最有效的IT服务,稳固和扩大中国市场。

姚剑钢:浙江网新恒天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杭州,在美国波士顿等城市建立了海外研发及营销网络,立足于为国际金融等机构提供高质量软件技术服务与产品。

2011年恒天在业务和规模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营业收入较2010年增长40%以上;在人员规模上,2011年恒天员工超过1000人,并且96%以上具大学本科及以上学位。恒天为客户提供软件应用开发、系统重构、测试与质量保证、平台迁移、IT托管服务、研究与开发、云计算和手机应用等多项专业技术服务。

在国内市场,恒天自主研发的外汇宝系统、外汇做市商系统、报价引擎系统、债券下单交易系统和综合行情分析系统等一系列金融IT产品深受客户的青睐,不仅业务增长迅速,并且首次开展与证券行业的合作,成为恒天在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的又一里程碑;同时,恒天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与国内外多家客户加强和加深了合作,并在进军移动应用方面做出重大进展,推出多个移动应用软件,涵盖金融、教育、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李健:2011年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内部整合和加强外部合作,经营业绩实现了历史突破。与西部服务外包龙头企业颠峰国际的合作使我们逐步拓宽了软件服务外包领域的业务。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960万元。其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传统行业的销售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而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在公司所占比重有很大程度的提升。2011年我公司服务贸易和外包收入达到1800余万元。

2012年公司在稳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延续了去年在服务贸易和外包业务方面的上升趋势,上半年实现销售合同额2344万元。

张阳:近年来,凯捷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35%以上。其中2011年服务外包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公司实现销售额7500万元。公司主要的客户包括IBM、HP、甲骨文、富士通、中国石油、太平洋保险、中国银行、中国联通等。

李绍凤:北京绍凤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稳步前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战略规划,确立了三块主要业务方向:高端制造业研发用软件及测试设备、智能家居、高端安防,去年在稳固北方市场的前提下开拓了华东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引进了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学博士等几位人才,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软件技术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上半年,公司和中国兵器集团内蒙古某厂确立了合作意向,和上海船舶运输科研院签订了MSC有限元软件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外包合同。在智能家居和高端安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记者:目前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是个非常“热”的产业,在全国举办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大型展览和论坛非常的多,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您如何看到一个展会对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

卢小凯:过去我们专注为雅马哈集团内部的全球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比较少关注有关服务外包的大型展览和论坛,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大连软交会,感觉在参与客户对象上缺乏准确的定位。比如我们是IT解决方案和提供商,我们的潜在客户是机电行业的销售生产企业,但是这方面的企业来展会参观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展会是给双方牵线搭桥的舞台,就像厦门九八投资贸易洽谈会一样,给合作双方牵线搭桥才有意义。

长田 一裕: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环境的变迁。随着从外需转内需的转变,低碳素化,由强国到富民的转换经济格局也会随之转变。在追求数量转变到追求品质的过程中,中国已经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重点规划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则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信息化基础的软件产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注重硬件的发展,我认为有些忽略了软件方面的发展。在软件行业和服务外包行业中,欧美、日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认为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知识会更大程度地推进中国的同行业发展,从而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政策和产业格局,这样很难正确掌握市场需求,展会和论坛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因为在活动期间,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市场的变化。通过论坛,还能在短时间内听取专家的权威见解,有助于把握市场方向和制定战略方针。

中国市场是快速发展的市场,其中孕育着很多机会。在中国举办展会和论坛,不止在软件行业,对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我认为举办同类活动是必需的。

姚剑钢: 行业展会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现在国内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业还没有进入非常成熟的阶段,但的确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在关注这个行业了,在展会的现场,特别是在大连软交会这类大型展会的现场,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业界专家、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发展大计,谋划合作共赢,这些无疑是推进一个行业向更加专业化、国际化、成熟化发展的利器;同时,在展会现场,通过与业内同行的交流切磋,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自己的优劣势,这些也是非常有利于企业进步的。

李健:越来越多大型展览与论坛的举办,说明大家认识到开放、合作与交流在现代商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社会不再是我们自己在家“闭门造车”的时代,而是需要将各自的发展理念及时拿出来与同行业、同产业间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个人认为这些展览与论坛不论是对参展方还是观展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有些展会越来越流于形式,过渡的强调展会,而非注重搭建起交流互动的平台。

展会提供了进行市场调查的好机会,一方面,可以收集到有关同行、经销商和新老顾客的产品、价格以及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的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国内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新产品的发明等,从而为企业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正在考虑推出一款新产品或一种服务,可以在展会上向参观者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是否与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相一致。

张阳:借助当前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步入转型和升级的新阶段的背景下,以国际服务业产业结构和服务层次升级为契机,通过举办全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大型参会,参加高峰论坛、专题研讨、展览展示、对接洽谈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球背景下,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李绍凤: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一定是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物联网,比如智能家居。在全国举办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大型展览和论坛是推进信息化产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值得托举的浪潮。

展会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像灯塔,有着方向标的作用,大家在展会上的短短几天会很高效率的找到自己的需求;急速的扩大了信息量,为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迅速扩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迅速建立当地的分销渠道等等。我们有个高端安防业务里的手指静脉身份识别产品就是在展会上找的,现在已经为故宫博物院等进行服务。

记者:贵单位参加行业展览会议的频率如何?参展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充分利用好展会来宣传推荐自己?请您谈谈本单位参加行业展览会议的体会感受。

卢小凯:参加行业展览会议的频率不是很高,今年是第一次,参展前我们会很好地准备公司产品宣传资料, 这次参加大连软交会我们也接触许多IT同行,大多数是应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来参展的,有些参展企业觉得参展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对我们比较有意义的是同行的交流。比如中日企业交流论坛,看是否未来在软件服务外包方面能有合作的空间,尤其是日本的IT企业在华业务的展开我们可以进行取长补短的双赢合作,毕竟我们在生产和销售物流等方面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有20年的经验,并且企业文化相似,语言沟通没有问题。今后希望能够参加机电行业的展览会。

长田 一裕:希益喜(杭州)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9月份还准备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15届中日制造业采购洽谈”,预计今年将会参加三到四个类似的活动。

我们在展前除了做好展会本身的必要准备,还会在如何通过展会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如何把公司的核心产品展示给更多的客户并能吸引客户方面,做了一些企划宣传工作。比如,通过邮件通知,网上宣传等。必要时还会订制专门的小礼品等。

展会中,主要通过PC和影像来作介绍。介绍时也会凭借实际案例让客户更好地了解我公司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想要脱颖而出,为了让客户更好地了解我们,会场的布置,重要产品的展示方面也要做足工作。

行业展会规模大、视野广、有效的整合各种渠道和资源。来自国内外的参展企业相关人士云集一堂,可以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分享最尖端的技术和业界发展动向,而且也是和潜在客户沟通最好的契机。对于企业来讲,参加行业相关展会能够提高公司的认知度,增加和其他公司交流的机会。

姚剑钢:自从恒天成立以来,我们就非常关注行业展会。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国内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开来,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行业展览会议,恒天不仅仅积极参加大型的行业展会,也很荣幸地被我们的客户邀请参加一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类展会,比如中国货币市场电子交易大会。因为恒天提供的IT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对象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用户,每次参展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准确地了解展会的受众及其需求,来策划和设计展出的内容,从而实现与展会受众的需求更好地匹配。

李健:每个季度一次,有新产品上线会找相关展会参加,准备产品介绍、展厅布置等,由于我们所处城市为三线城市,对我们来说,参加展会时的宣传和借鉴对我们同样重要,既要将公司的重点产品和新产品进行推广与宣传,更要了解与掌握行业先进的发展理念。我们参加的各类型展会有很深的感触,一方面通过展会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广结人脉;另一方面,通过展会达到宣传自己,推销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

张阳:凯捷技术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软件和服务外包参会,仅2011年参加的国内参会有“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大连)”、“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境外服务外包参展2011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全球电子展会等。通过参加行业参会,把握行业最新动态,促进交流,提升了公司形象。

凯捷技术通过播放公司短片,现场讲解、印制公司宣传材料、解决方案DEMO展示、产品介绍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公司形象。

李绍凤: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参加行业展会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发展初期或者新产品推出阶段参加频率很高,几乎是每个月都有两三次;参展前要做好宣传资料、宣传手段的充分准备,要了解来参展的人群结构等等;对参展展位的布置甚至是装修要有所讲究,参展资料的散发要控制到位,接待询访人员要彬彬有礼,有必要甚至可以和主办方协商做一次公关活动。

参展就是一种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创造效益,就要看自己下多少功夫了。

记者:可以说展会折射出了行业的产业格局和变迁,参加展会也是与业内同仁的一次交流沟通契机,在展览期间一般都有高层论坛,有很多重要的演讲,对此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您认为目前的会议演讲内容有多大的价值?

卢小凯:一些演讲都是在讲行业的大趋势,还有一些企业借此机会展示企业产品。高层论坛可以带来一些参考价值,但是过分宏观的产业格局和变迁对企业来说意义还不是很大,许多企业希望在展会能够看到一些更加具体的有价值的方案演示,比如说解决客户的哪方面的具体问题,客户是如何反馈。比如一些具体合作案例, 还有如何克服创新研发过程的一些具体问题等等,这样对于行业的引导和促进还是有实际帮助的。希望产品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来参加论坛会更加有实际意义。

长田 一裕:展会给业内同仁提供云集一堂的平台,能够比较客观的全面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同仁的交流,互相交换信息,扩大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公司审视的绝好机会。高层论坛,能够分享高层长年积累的经验,独到的分析和观点是加深对行业理解,获得拓展业务灵感的绝佳机会。

姚剑钢:我个人非常喜欢去参与这类高层论坛,比如说这届大连软交会的企业家峰会,有幸学习了诸如英特尔、IBM及普华永道等优秀企业对行业发展的见解,对宏观环境和未来趋势的判断,恒天的母公司浙大网新科技的执行总裁也发表了演讲,对网新这些年的发展思路和历程做了专业的梳理和总结,当然,这里面也包涵恒天的一些情况。这类峰会让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恒天的业务情况与其他业内同行的相同和差异,我们有哪些长处,哪些短处,哪些是我们已经超前考虑到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做但还没开始的。

李健:个人认为展会中的会议演讲内容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能够准确地分析当前市场形势,认清产业与行业发展方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在高层论坛上聆听行业巨人、智慧头脑关于行业发展和技术革命的精彩演说,让我们感受到行业发展的趋势,新技术变革对未来的影响,让我们认准了发展的方向。与大师和同行业领导者的交流,感受到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发展的动力。

张阳:高峰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导者和专家,聆听他们的演讲很有启发。

行业高峰论坛的意义是对话和沟通。建议增加与观众互动环节,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面对面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交往中增进友谊,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李绍凤:诚如您所说,展览期间的高层论坛和演讲其实也是折射出了行业的技术亮点,行业趋势,政府对行业的态度等这些其实都有很大的价值,他们往往可以看作是风向标,可以帮助你做分析,做判断,做决策。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展会才算是成功的?您认为目前国内本行业内的展览会议还存在哪些问题?您对展览会议的主办方有些什么期待?有些什么建议?

卢小凯:我认为能够真正给参展商带来潜在客户的展会才是成功的,并且客户能够发出需求的声音,然后IT供应商能够提供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等解决方案,所以对于IT展览会来说,让一些行业企业用户来展示其行业问题和导入IT解决方案的实际效果,比如零售行业或者物流行业等。否则对于IT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就没有恰当的听众,而这些听众也不能带来潜在的客户,展览会议就失去效果。所以,会议应让真正需要IT解决方案的客户/用户来参与才有价值。

长田 一裕:在营销活动中,我认为展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展会,主办次数也会增加,可能导致主办方间的竞争。预想服务周到的展会会更加有人气。作为主办方,或许要把参展企业和相关人士视为客户,及时收集参展方需求,把服务做好做细,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展会的发展。

姚剑钢:大连软交会有10年的历史,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展会,很多流程和细节都已经相当规范和严谨。但其实一个展会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很难做到让每一方都百分百满意。我觉得,看一个展会办得成功与否,主要关注两点,第一要看它是否起到了桥梁和平台的作用,让供需双方有充足的沟通,这里的供需双方并不单纯的指产品和服务的买卖双方,而是广义的包括来自各领域的参会者及参观者,他们是否找到了他想要从这次展会中获得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机会。比如说,国外来的一个投资顾问团,如果展会组委会可以考虑到除了安排他们与国内企业做项目洽谈对接,还了解到其实他们对中国企业在新技术,新业务模式和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也非常感兴趣,适当地安排相关论坛活动、圆桌会议等等,那就非常不错了。将参会者的需求充分地挖掘出来,让展会的内容尽可能丰富、实用和多样化,这些应该是展会主办方未来需要加强和努力的方向。第二是如何使参会的供需双方更好地匹配,包括数量上和业务相关度上的匹配,避免出现失衡的情况,把握好了这一点,参会的各方就能从展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对展会的重视程度就会大大加强,展会的水平随之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李健:我认为成功的展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能够向将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投向新的市场;将公司推向新的市场;搭建起企业互通的平台,加大合作的力度。

目前国内的展会会议希望在细节方面做得更完美些。比如时间安排方面的冲突,希望展览会议可以在主题上更集中与准确,安排方面更加紧凑,各类参展项目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张阳:被誉为“第三产业的火车头”的会展业近年来发展飞速,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朝阳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整个产业市场化水平目前正在逐年提高。但是我国会展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展览业较为发达,全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活动中仅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四个城市就占了77%,这几地展览场馆供不应求,硬件设施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全国展览馆的平均使用率不足30%,个别展馆甚至一年才有一个像样的展览;

展览数量多、规模小、品牌少、效益不高。我国年均3000个项目,但绝大多数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下,只有20亿美元的收入,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展览品牌数更是屈指可数。德国年均600个展览项目,却有30亿美元的收入;

市场秩序混乱,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情况严重;自身建设相当薄弱。主要表现为:高水平展览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展览组织、展台设计与搭建、物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展览统计、信息发布体系不健全;宏观协调缺位;

另外,国际展览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对中国展览业造成巨大冲击,通过成立全国展览业协会提高企业竞争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已刻不容缓。政府与行业协会相互配合加强对展览业的规范和管理是世界通行的做法。目前在许多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政府管理展览行业的职能已经和展览行业协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李绍凤:其实展会规模有大有小,辐射区域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展会主题突出,辐射范围适当,参展商和参展观众适当,买方和卖方能够在展会上有所收获,这样的展会就算是成功了。

目前本行业内的展览会议其实是在发展之中,我也有看到有做这个展会已经做到快上市的企业,这也侧面说明了我们的展览会议产业是很大的,也是会越来越规范的,当然我也有碰到一个展会来参观的观众很少,导致展会提前收场。希望展览会议的主办方能够多总结多向同行学习吧。

记者:据我了解,为了鼓励企业利用展会进行宣传推荐,有的地方政府对企业参展,包括出国展览都有资金支持,您认为政府部门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卢小凯:我们这次的展位费用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支持的,正如过去所说“政府来搭台,企业来唱戏”,但是企业来唱戏,一定要想唱给谁听。所以我认为可以改成“政府来牵线,企业来联姻”的“非诚勿扰”模式更加有效、更加提高产业的提升,毕竟创新的源泉是客户。还有政府能否牵线企业和大学,产学研能否进一步合作,企业之间进一步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提高研发的水平、这样企业的发展就更加开阔视野。

长田 一裕:近年,中国的离岸外包面临中国工资的高涨、确保资质人才变难、离职率高、劳务管理和人才管理难等问题。为降低风险日本很多企业计划用除中国以外的低成本国家进行外包业务。希望针对以上现象,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姚剑钢: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第一点是在如何留住人才方面,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员工既能安居又能乐业,这个问题我们网新执行总裁在大连软交会上的发言也有提到过,政府如果可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与企业共同探讨合作和解决方案,使员工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安心工作,与企业共同积累创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业内可以产生很多伟大的专家和伟大的企业;第二点,是政府提供怎样的外部环境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正能量。我们知道,一所学校的学风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样的道理,政府如何帮助企业把握住整体基调、做好行业定位、疏通发展屏障,以及如何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对整个行业能否欣欣向荣地长足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李健:近几年,地方政府在参加各种展会、考察方面予以企业一定的支持,我们也享受到这样的惠顾。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赴国外考察、招商、展会活动,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我认为,政府方面除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更应该在产业创新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调整,鼓励企业开拓新的领域,走在市场的前面。

张阳:安徽省商务厅、合肥市商务局等地方政府对企业参展,包括出国展览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每年我们都积极申报地方政府资金,专项扶持对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公司还希望地方政府在不断完善服务外包投资运营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搭建公共技术信息平台,建立鼓励性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服务外包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打造专业的服务外包产业园,提供投资、居住、人才等五项服务,实施优惠房租、财政激励等诸多激励政策,打造了服务外包的发展高地,促进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发展。

李绍凤:你说的没错,是有这样的地方政府支持,在这里也应该感谢他们。但参展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环节来说只是面向市场、推广、收集信息、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政府部门还应该在一个企业的研发环节,原材料供应环节,税收,人才引进等环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毕竟,我们中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有竞争力了,自然市场推广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会展主办者篇

受访单位:(按采访时间先后顺序)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 

记者:你们的会议已经成功举办多届,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请您介绍一下当时决定举办这个会议的一些背景情况,同时也请您对历届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软洽会”)自2003年起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已成为国内软件业界一个知名的品牌会议。

十年前,为贯彻落实国发18号文件精神,成都市委市政府基于成都的资源禀赋,正式提出将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在软件产业战略布局规划上,成都高新区成为承载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集中资源,营造环境,吸引国内外软件企业落地发展。为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软件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软洽会应 运而生。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在今年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授牌仪式上说:“十分佩服十年前成都市做出举办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决定的勇气。在西部的城市,在这个新兴的高 端产业领域开国际洽谈会的确不容易。但是正是这样的决策,使得成都软洽会成为吸引世界各方IT精英注意力的场所,成为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和逐步走向国内国际 先进水平的重要平台,成为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发展软环境的重要环节。”

十年软洽会对促进国际软件产业交流、推进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成都软件服务业的蓬勃、快速、健康发展,印证了软件服务业作为经济增 长的倍增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新兴产业的孵化器的积极作用,为成都成为我国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从2005起至2011年,南京软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展会之一,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和“中国十大影响力专业展会”,成为集招商引资、软件外包、技术合作、人才交流、项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产业交流与合作高端平台,对南京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江苏打造软件强省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举办的出发点是 “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为外包突破坐下来认真研究问题”。迄今为止,峰会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今年将举办第十届,它已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年事活动,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2003年首届峰会克服了因SARS而延迟的影响,在国内首次召开以软件外包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展示了上海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的决心与良好环境,还使用WebEx系统在网上向全球转播。历届峰会不仅有专家论坛,更有项目洽谈会,大大促进了软件外包行业整体水平和市场影响面。

记者: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你们认为和举办其他会议相比,举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会议应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们如何做到在自己的会议当中更多的体现出行业的属性?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化和行业性特征。每届软洽会我们都坚持了国际化、专业化和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承接国际业务转移,参与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分工的主要内容,在历届软洽会中都占有比较重的份额。

十年软洽会,我们先后举办了面向美国、日本、印度、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专题产业交流和商务对接活动21场次,涉及了ITO、BPO、嵌入式软件、SAAS、工业化软件、信息化融合、外包人才等多个专题领域,探讨了技术交流、业务承接、产业合作等方面的问题。2005年的第三届软洽会以“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对接全球外包资源”为主题、2008年起连续五年在软洽会期间举办“中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大会”专题论坛、与美欧多国举行服务外包合作论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南京软博会重点突出新品发布、产品交易和人才交流,促进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两化深度融合。通过一系列展示、洽谈和配套活动,为软件企业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历届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均关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与特点,集专家论坛、项目洽谈与展示交易于一体,力求以专业、务实的态度,为国内外软件企业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进一步了解全球行业态势、获取权威预测、探讨前沿观点、解读最新政策、分享成功案例、对接外包项目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记者:举办会议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可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请您介绍一下在每年筹备会议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会议更好地贴近产业,服务企业。软洽会作为专业性的国际会议,是企业、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共同会聚交流的载体,其核心是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形式”可以是专题论坛、研讨会、项目洽谈对接等多种形式,“内容”可以是商务合作、市场对接、技术交流、产业要素整合等。我们在筹备历届软洽会时,都会对形式和内容进行精雕细琢,以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的产业动态、新兴业态、技术趋势、发展前景等实时信息,分析研究产业现状。

其次,我们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聚焦,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了解梳理企业发展需求。

第三,我们始终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战略,不断强化国内国际产业资源对接,加强产业要素和产业链整合,积极参与全球软件产业分工合作。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软件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软博会从单纯展示向展示交易转变,真正成为集招商引资、软件外包、技术合作、人才交流、项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产业交流与合作高端平台,去年我们通过经信系统这条线,邀请了一批省内外正在推进两化融合的企业用户参观展会,收到了很好效果。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每届峰会都将“邀请高端演讲嘉宾、促成企业间的项目对接”作为峰会筹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历届演讲嘉宾和与会者的口口相传,诚意邀请行业内的、具有先进技术和思想的演讲者,并积极邀请国外发包商团组带着合作项目来参会。

记者:我们单位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举办会议就像办“春晚”一样难,与会者总是期待主办方每年要有新的亮点新的突破,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你们又是如何创新如何突破的?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首先我们会聚焦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环境;根据国家政策的指引推动行业发展,展现软件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突出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通过举办软件企业产品和服务发布会、推介会、交易会、订货会以及现场展卖等系列活动,促进产品服务交易和人才交流。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确实是这样,历届峰会在筹备阶段都会聘请会议顾问建言献策,结合每年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制定峰会的主题和议题。这是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的独有特色。今年,第十届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将围绕“创新点亮未来 合作共谋发展”的主题,继续优化政策等环境,调整转型、联动发展,就新技术、新市场、新领域、新合作模式等问题展开积极地研讨,促进软件外包再上新台阶。届时,国家有关部门政府高官、国际知名外包机构和跨国企业高管演讲并与大家互动交流。

记者:在会议举办前你们是否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倾听意见?会议结束之后你们是否会收集与会者的反馈意见?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我们在每届软洽会筹备期间,都会与业界专家、企业精英进行沟通交流,认真研究会议方案,会后我们也会收集业界的反馈意见。十年的摸索总结,造就了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这一知名品牌。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虽是专业性展会,但软件和信息服务已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集参会者的意见,更多的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特别是一些多媒体软件和数字娱乐软件,增强观众的感官享受和软博会的互动氛围。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正如刚才所说的,历届会议在筹备阶段都会聘请会议顾问建言献策,同时,也会向行业内知名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举办符合行业特点及现状的会议。会议结束后,注意总结经验,及时编制“文稿汇编”,分享给关注峰会的方方面面,听取他们的意见。

记者:您如何看待展会对产业的推荐和推动作用?您对你们的会议有什么样的期待?

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软洽会是我们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进一步发展软件产业中品牌战略的一部分。软洽会是一个产业宣传、项目洽谈、业务对接、技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近年来,软洽会的举办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快速,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软洽会品牌。我们认为,发展展会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可以提升展会品牌。

未来我们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通过不断努力,使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成长为全球业界知名的行业品牌展会,更好地汇聚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发展,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第八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组委会:南京软博会通过展览展示新的技术产品,交融渗透出最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引领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可以有效促进软件人才集聚和交流。通过与相关国家(地区)软件行业协会负责人、驻华外交官员、知名企业高管、软件园区代表、专家等,就参会各国之间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推动交流合作发表演讲和交流洽谈,推动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像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这样专业性的会议在全国来看并不多。这九年间,峰会也促进了上海软件出口,协助企业走出亚洲,跻身欧美市场。第十届峰会将于2012年10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召开,我们希望峰会可以有第二个十年,乃至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