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环境 促进中小IT企业良性发展
文/本刊记者
受访对象(按采访时间先后排序)
上海冈三华大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东
青岛萨纳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
哈尔滨兰诺数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继荣
山东万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季锡平
川崎重工(大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胜野 启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所在单位的情况,规模以及所开展的主要业务。
李旭东:上海冈三华大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开发,及金融证券、物流、钢铁领域内相关产品的开发、推广及整体技术方案提供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总部坐落于上海天地软件园内,研发办公场地面积约1400余平米,现有员工500余人,在南通、日本东京都成立有分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上海市明星软件企业、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上海市服务外包重点企业,获得2008年上海软件出口企业十强称号,上海市诚信创建企业称号。已通过CMMI3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认证。
目前,公司已在行业内初步树立起“冈三华大”品牌形象。
张林:萨纳斯成立于2008年3月份,目前员工总数为160余人。是一家集软硬件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公司坐落于青岛市中心,背靠浮山生态山林,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公司主要业务内容包括软件外包、人力资源派遣,移动应用开发、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能源相关业务。能源业务主要致力于研发并提供光伏电站的综合解决方案及监控运营方案。公司现已成长为集设备研发、生产制造、售后维护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成立短短5年,已经从最初年收入200万元发展到如今年收入近2000万元。
同时公司也是青岛市重点扶持的服务外包企业之一。现已通过CMMI3级认证,ISO27001体系认证及ISO9001-2008体系认证,并且已获得《优秀软件产品登记证书》,《优秀软件企业认定证书》以及8项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青岛市首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我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如NEC、HITACHI、HISENSE、GOBIES等都是萨纳斯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在日本也有多家合作伙伴公司。
李继荣: 哈尔滨兰诺数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资大型数据外包(BPO)企业。于2004年8月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公司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及航测遥感和数据加工、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商业数据加工处理及商业流程外包(BPO)为主业。
兰诺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形象。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拥有一流的生产、质量控制与研发队伍,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PW)软件、地理空间数据生产工艺流程、商业数据处理与数据转换技术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全面引进美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管理与技术,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GIS、CAD等业务方面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企业的先进技术完全接轨。
兰诺公司汇聚了一批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GIS、CAD方面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在软件研发方面具有自己特点和雄厚实力,在商业数据处理和流程外包(BPO)方面业务覆盖面广、经验丰富。公司的管理技术团队由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精通业务、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组成。
兰诺公司愿与业内广大同仁携手,为哈尔滨数据外包及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季锡平:山东万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软件应用领域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范围涵盖油田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系统集成、IT规划和咨询等。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万洲科技现有员工200余人,在成都、青岛设有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在北京、新疆以及美国旧金山等地设有项目部或办事处。我们奉行“走出去、带回来”的合作战略,在国内,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电信等都有紧密合作,在全球,与美国博诺德集团、旧金山华源科技、英国德太软件等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往来。
胜野 启:公司是由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1991年在华独资创立的。主营业务是向川崎重工业集团提供网络监视支援、向日本及中国国内日资企业提供系统开发、网络构筑支援业务。现有员工100名左右。
记者:软件产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一部分企业得以壮大。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规模中等的企业依然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就目前来看,您认为公司的发展情况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哪些问题?
李旭东:自成立以来,冈三华大一直处于稳健高速的发展状态,公司从规模到收益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近三年的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6.7%。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公司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软件外包企业的传统业务模式实际上正面临全面严重挑战。一方面:1、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人力成本急剧上升; 2、外包行业吸引力下降,外包人员流动率过高;3、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受注单价几乎不变,发包内容也基本不变,离岸业务的价格体系在近20年基本没有变化。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结构也在变。“85后”一代开始成为主力员工,他们的职业追求、职业生涯指向等变化对旧的管理模式也形成巨大冲击。
另外,就对日业务来看,受钓鱼岛问题的中长期影响导致中日关系紧张,新用户或新业务的进一步开拓较为困难。同时,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经营也会造成较大影响。这些都不是企业可控因素造成的,比较难规避。而国内日渐趋于恶化的经营环境导致的收款难、商务成本上升、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难以落实、融资难等等,也都会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张林:我公司自成立后,一直以比较快的速度在发展,连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但是目前来看人力资源的问题也是极大阻碍着公司的发展。
其一:我们变成了“黄埔军校”,新招进来的员工在我们公司工作了一两年以后,就可能会被一些大型外资软件企业挖走。而人才流失的直接后果,就导致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只有上了规模,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国内外软件企业比较明显的差距就是在于规模方面。当然,小公司也有诸多优势,诸如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更简单一些,公司之间政治上的斗争更少一些,甚至有可能以后更成熟的话,每个员工都能够分享公司一定的股权等。目前来看人才流失限制了公司的规模,而规模偏小又限制着企业进一步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连锁反应,对于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二: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匮乏,虽然我国拥有大量的人力,每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连续增长,但大多还是处于中低端的技术人员,高端人才还是比较少的。另外,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实战型人才短缺。
李继荣: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在稳速的发展,由于这两年项目订单较之以往更难获得,同时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在走低,因而就企业的发展而言整体还是表现得缓慢。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当前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员工的保险问题,不管是新加入企业的员工还是已经在职的老员工,从踏入公司开始,公司就开始承担员工的保险,当然保险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司承担的部分,二是员工承担的部分。由于保险是强制性的缴纳,没有经过员工和企业双方的认同,这其实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不可取的。一是有的员工刚入职场,他所获得的薪资本身就不高,除去每月的生活开销,能结余的本就不会很多,再承担保险的部分,生活就会更加拮据。二是部分员工考虑在工作几年之后再开始缴纳保险,我想他有这样的考虑主要基于这样的原因:年龄还不到必须缴纳保险的阶段。而对于企业来讲,员工的保险其实是企业很大一部分的开支。如果能在征求员工是否从开始就缴纳保险的意见再相应的实施后,我想这对企业来说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同时有更多的资金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拓展市场,技术上的创新等等,这样也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季锡平:万洲科技历经12年的风雨,从最初的基础贸易领域--综合布线领域--网络安全领域—系统集成领域—软件开发、外包领域,成功地转身为IT行业的领跑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融资难、人才少等等。
胜野 启: 就我公司而言,目前的主营业务是向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及其集团下属企业提供系统开发和网络服务。我认为现有的经营规模十分符合我公司的企业定位。
作为成本最大要素的人工费是今后的课题。人工费用的逐年刚性增长导致成本上涨。上涨费用却不能简单地转嫁到对客户的离岸开发及服务的单价上去,对公司经营的压力正逐年增大。另外2012年末开始的日元贬值也对公司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如您上面所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新问题的压力(如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上升等)。那么在您看来,企业在面对这种新老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来提高自己,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李旭东: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积极面对、努力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尽快提高企业自身服务水平,注重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由此带来议价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
二是制定发展战略,重视细分市场。竞争与盈利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主题,而中小企业进入的市场通常是竞争最为激烈、利润率相对较低的市场。要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中小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长远的角度研究企业发展方向以及确定近期、远期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特定目标市场,走“小而精、小而专”的发展道路,保持和提高在一个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
张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间抱团发展,产生资本联系。中小企业要想和大企业竞争,只有通过抱团,以一个大规模的实体在市场上竞争,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小企业都以联盟或者协会的形式绑定在一起,但是这种绑定是松散的绑定,只有企业间建立资本的联系,才会让企业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二是建立品牌理论,打造品牌效应。从中小企业开始就要树立品牌的概念。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并围绕品牌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自己找客户发展到客户主动来找自己。
三是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中小企业想继续发展,想摆脱夹隙生存之命,那么就必须制订发展战略,以知晓企业行为的有效性,以知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何种行为才使发展过程最短、风险最小、效益最大。这只有制订发展战略这才得以解决。
四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经营人才企业。国内企业在新的环境中求发展需要新型人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是必然的。在这种环境下, 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其次,尊重人才。第三,培训人才。第四,唯才是有。
李继荣:就像你说的,现在的企业发展越来越难,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产生。新老问题相互纠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我认为企业应该做到以质量来确保,以信用来保证,特别是针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企业的信用和质量可以说是企业获取订单的基本门槛。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获取订单,他们把价格压到很低,希望通过价格优势来获取。当然这对于国外的企业来说这一方面有一些吸引力,但是这并不是全部。国外的发包商更看重的依然还是企业的质量和信用。就拿我们企业来说,我们为了确保我们项目的质量,可能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花费比其他企业更高的成本,因而在报价的时候与其他的相比,我们可能会比其他的企业高出一部分,但是我们依然获取了很多的订单,我想这主要是基于我们有这样的质量在保证。因而我认为企业要想提高自己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质量和信用。
其次企业应该要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让更多的企业来认识自己,从而拓展更多的市场。
季锡平:首先,重视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保证。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如果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须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其次,学习力。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就要把学习作为企业的命脉。当今中国,当今世界,在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优势就看你能否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未来的企业应该更像一所大学。一个企业如果有学习能力,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也一定是非常精彩的。学习在本质上是竞争力的源泉。作为企业的命脉。最后,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种文化理念,不仅局限于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市场、流程都可以尝试创新,而且要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
胜野启:开发项目周期长、资金回流慢是IT企业资金运转困难的一个原因。另外,人员的录用、培养、技术学习等无疑加大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和延长了利润回收的时间。对于资金链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讲,具有很大的风险。融资过程中一些企业无法向银行提供相应担保,更有甚者由于自身经营不稳定和企业管理能力不足,造成银行无法对其贷款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是很困难的,我认为政府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和实施宽松的政策,向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基金,能有效的加以缓解。
记者:很多专家和企业都曾多次表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一个难题就是融资和获取资金非常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缓解或者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难题?
李旭东: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原因,一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加上不少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不符合贷款或融资条件;二是组织结构过于分散,担保抵押机制不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等方面原因,中小企业限于自身条件,有形资产规模都不会很大。尤其是软件企业,大部分软件企业没有自主产权办公场地。而目前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抵押担保融资方式,在申请金融机构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弱势。导致本来应该和中小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阻碍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
要有效的缓解这一难题,一方面企业要尽快提高企业自身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增强企业信用观念,由此带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这是企业获得资金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应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或融资条件,出资或者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个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张林:我们公司因为是集团化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有规范的财务体系,并通过这几年良好的运作,在去年成功并购一家日本公司,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日本的市场,同时也吸纳了很多日本现地的优秀人才。
我觉得中小企业要想获取资金,一方面要在市场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在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上下功夫。
李继荣:在我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就拿贷款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比一般的利率要高出近乎一倍以上。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的限制,自身产生的现金流在扣除企业成本,费用和税收后不足以再扩大企业规模。
要有效的缓解这一现象,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政府的主导,比如说完善利率体制和信贷政策,健全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等等。如果有政府的介入和主导,我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季锡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普遍不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较低,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中小企业原有的优势已逐步丧失,亏损企业增加。
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为缓解这种局面我们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增强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率。增强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以改变企业信贷资信能力,从而改变自身的融资环境。
企业应从多角度出发,扩大收益,增强内部资金积累,使企业走上自有资金良性扩张的道路。只有企业自身环境改善了,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才愿意向其贷款。
其次,改善并发展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是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一种传统的方式。它属于短期负债融资,十分方便但不正规,一般是以良好的商业信誉为基础,并经常运用于业务联系紧密、关系十分固定的合作企业之间。
再次,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多的依赖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等小金融机构应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当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复杂、风险大,这就要求信贷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注重“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合理、灵活而高效的服务体系。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能简单停留在纯粹的资金关系上,还可以凭借其在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财务管理咨询等中间业务,帮助其解决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最后,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企业发展有稳定、可靠、持久的资金投入,很好地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当然,作为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因此应采取严格的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金融风险。一是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对担保机构、担保从业人员、注册资本金等做出严格规定。二是建立全社会性的企业信用系统,使得诚信企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在资金取得时享有优先权和优惠。
胜野 启:通过员工自身能力水平增长培训达到提高附加值的同时,在下游作业工序中,与合作企业共享开发文书和开发流程,以便提高效率,降低整体成本。
记者:一直以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就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国家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对此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旭东:面对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是否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就要看今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对于发展中小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以下就是我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要尽快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使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形成了示范效应以后,就可以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自觉地按规范去做。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国家应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便从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的拟定、结构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上,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出面引进各类培训机构、管理策划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管理投资公司。许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阻,不是没有资金实力,而是没有科学的财务杠杆来调整企业,表面上看,企业缺钱,实际上是企业自身内部资金运作上存在问题,即使政府不断补充资金,但有些企业无良好的财务运行杠杆,再多资金的投入效力仍然不高,所以要求培训企业财务人员,使他们能懂得最大化的运用财务扛杆,同时,也存在企业自己投资手法上存在不足,如设备票据不全、房产手续不清,致使银行,担保审查艰难。这些都需要培训来解决;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的进入,尽快扩大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单位共同出资的民营化、商业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信用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信用等级评价体制,做好信用信息的征集工作;应尽量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因怕担信贷风险,减少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等不正当行为;当然也要避免信用等级评价体制过分繁琐,缩短评价所需的时间和程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政府运用政策等手段,引导外资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企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产品特色吸引外资企业进行投资;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板块,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张林:在我看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中小企业都不知道相关政策法规的内容。其二:中小企业法律支持系统不完善,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其三:目前面向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还不够灵活积极。
关于如何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我国应该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负责发布政府相关政策信息,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导工作,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等,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第二:增强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借鉴国外经验,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和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第三:加快中小企业立法进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李继荣:我认为目前我们和国外没有什么可比性。从当前整个环境来看,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系统不够完善,根本就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反观国外,比如日本,日本在1963 年颁布了被称为日本“中小企业宪法”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围绕中小企业基本法,日本形成了50 多部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涉及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彼此互助、与大企业关系、应对危急情况等诸多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成为中小企业立法最为完备的国家之一。比如颁布的《中小企业信贷保护法》、《中小企业公库法》。美国则针对中小企业还颁布了专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均等法》、《公平信贷机会法》,确保中小企业获得非歧视的贷款权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觉得政府可以提供直接的财税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支持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
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的力度很大。例如,中国香港特区对中小企业一直实行简单而明确的低税制,这对中小企业非常有利。中小企业无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税务问题,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在经营事务上。所有企业只需缴纳所得税,在香港近30 万家公司中,大约65% 的所得税来自缴税最多的800 家公司,约22 万家中小企业无需交税,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0% 以上。
还有很多国家将税收和财政政策紧密配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德国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对周转额不超过2.5 万德国马克的小企业免征周转税;对在德国东部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总投资额15%—23% 的财政补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提供利息补贴,幅度一般为2%—3%,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
季锡平: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的政策并积极引导,但是我国政府资金支持的系统刚刚起步,不够成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而且要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修正,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很重视,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措施,能够实际地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希望我国政府多多借鉴,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外部环境。
记者:对于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而言,中小企业面临着被大企业收购,整合的可能,您如何看待企业之间的并购?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李旭东:从企业运营发展的角度分析,收购、合并、整合在突破公司规模制约、提升企业所在服务外包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提高业务利润率等方面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服务能力、客户资源和地域覆盖等方面也能够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合并将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及市场格局带来重大冲击和影响,为整体产业的二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带来新的产业趋势和特征。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冈三华大也要做相应的变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主要以“人才”和“市场”作为驱动点。在人才方面我们要尊重人才、培训人才、为人才营造一种“唯才是用”的环境,能够留住人才,及时地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人才;而就市场而言,我们要开发、储备优秀人才,在维护旧市场之上去创新市场,努力扩大服务范围。不只是要向上游设计工程发展,开发结束后的运营维护服务也同样要积极争取。今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和日本的市场也会逐步融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我们的服务,要具备以提供整体的IT服务为主要形式,涵盖IT服务的各个阶段的能力。
张林:目前,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尚处于成长期,表现为企业数量多且分散,抗风险能力低。所以企业之间的并购将成为市场的普遍规则,所谓大鱼吃小鱼,只有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会生存下去,才会随着竞争对手的消失和被吸收,逐渐强大起来。
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我们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对于未来,我们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共同抗拒风险,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暴的能力。同时提高自身接包能力,使我们的企业迅速成长,从而成长为业界的佼佼者。最后我们会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凸显自身的优势,将业务做深做细,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并逐步从单纯的软件外包,做到提供解决方案,进一步做到提供产品服务。通过服务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李继荣:对于企业之间的并购,肯定是希望能够起到1+1>2的作用,但是是否能够真的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时间的检验。对于兰诺而言,我们可以说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比较有规模和品牌的企业,首先我们在国际上得到了行业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其次我们有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是比较领先的。同时公司还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因此如果有朝一日,我们面临着收购或整合,那么我们也可能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从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一直有这样一个目的,希望能够让公司真正的壮大并上市,当然目前我们正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我想在合适的时机,这一美好的愿景会得以实现。
季锡平:企业之间的并购面临着双重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整合是产业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现象或一个过程。但是我认为最难的是,企业文化的整合。一个企业,要有他自己的文化精神。企业的文化精神,就像一个人的脊梁。有了脊梁才能更好的立足,才能更积极的去创造美好的事务。
未来的万洲,我们将打造成国际化标准的服务外包公司,承接大型整体外包项目。通过多样化渠道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提高项目质量并实现提前交付,按照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满意的服务。
胜野 启:就我公司而言,主要任务是向川崎重工业集团下属企业提供基础信息设施服务,及向集团内部提供系统开发资源。故今后被其它企业兼并的可能性不大。大连的中小IT企业的的事业背景各不相同,企业兼并不能简而化之。我认为推进开发与品质管理流程的知识资产化,与中小企业间的对其共有,以及企业联盟的活性化运用对大连IT业更有很大的帮助。小规模的系统开发等,对于大企业并不合算的案件很多,中小IT企业汇集成大企业,对市场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