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回 创 新 之 路——2013硅谷记行
文/张凯
时隔6年,有机会再次踏上北美的土地,一种探寻感油然而生:金融海啸后的美国IT界会是什么样子?短短几天行程,管中窥豹,匆匆走访了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数字媒体实验区,硅谷著名的孵化器PlugandPlay Tech Center和谷歌公司以及著名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让我感到:美国一刻都没有停止创新,也许下一个经济浪潮就要从硅谷涌向全球,美国正在重新回到创新发展的道路上。
一、 两个孕育梦想的孵化器。
枫叶之国加拿大素来以多元文化和稳健的经济著称,近年来也搞起创新。加拿大瑞尔森大学于2010年4月创建了数字媒体实验区(Ryerson Digital Media Zone,简称DMZ),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梦工厂,为硅谷的宁静不同,它位于多伦多市中心著名的央街(Yonge Street)上,周围如同纽约时代广场一般繁华,拥有多伦多市中心的各种资源,适合年轻人创新合作、营销新产品和新服务。DMZ本身是不盈利的,所以很年轻化、平民化,没有太多的商业味道。迄今为止,DMZ已经支持了166位创业者和36家初创公司,组织发起61个项目。与中国传媒大学开展了“中传-加拿大瑞尔森数字媒体实验区国际青年项目”。与硅谷不同的是,这里是年轻人的乐园,全部由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团队组成,在DMZ把自己脑子里idea转化为现实,利用有限的时间和里面团队交流了一下,发现他们不关注商业模式,对怎么赚钱不感兴趣,更关注是创新性和思想的原创,这是加拿大人特有的一种创新模式吧。
然而硅谷的著名孵化器PlugandPlay Tech Center则截然不同,这家孵化出Google、Paypal、Dropbox的著名机构,每个工位每月至少要收费500美元,还得到世界著名公司Intel、微软等的赞助,suoyi 该孵化器利润丰厚。同时,它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和服务给入驻的孵化团队,从每天4场的风投对接会,到云计算和测试环境的服务,从创业导师的指导到日常管理的帮助,都包含在它的收费里。这种纯商业化运作运用了“大浪淘沙”的机制:从全球的高校、孵化器和企业里去搜寻优秀的团队,浸泡到硅谷的文化中去,接受风险投资公司一轮又一轮的考验,活下来毕业的企业成长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目前看来,PlugandPlay Tech Center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成功毕业150家企业,累计投资了16亿美元。PayPal被eBay以12亿美元收购,Dropbox获得高盛等多轮投资,已成为云计算的领军者……
有意思的是,一走进孵化器大门,迎面看到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时来访的照片,看来总统把美国未来经济的希望寄托到了硅谷的身上。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孵化器的运营负责人是一位香港人,他非常希望把类似的模式复制到中国,也许未来不久我们就可以在西安见到他们的孵化器。
二、两家实现梦想的公司
硅谷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无疑是谷歌公司,谷歌园区是全球每一个IT人最想工作的地方:占地4平方公里的办公区域,开放亲和如同校园, 步入谷歌公司,看到有的员工打沙滩排球,有的在健身游泳,员工食堂里永远有丰盛的食物,展示大厅布置的像游戏厅……。作为一家年收入500亿美金的公司,谷歌更注重的是不断创新:谷歌Wi-Fi气球项目Project Loon,谷歌高速宽带Google Fiber,无人驾驶汽车等等,似乎为未来做好一切准备。
不过眼下在硅谷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不是谷歌,而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Tesla Motors),它的创始人正取代乔布斯成为美国创新的代表-伊隆•马斯克(Elon Musk),42岁,其成功轨迹是标准的硅谷模式,大学辍学创立PayPal被eBay收购,作为创始人之一赚到2亿美元,当年他31岁。然后他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同时创立了3家公司,一家为了解决新能源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一家为了实现未来高速铁路的hyperloop公司和为了实现火星移民的SpaceX。
现在,特斯拉和SpaceX都取得初步成功: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 Inc.)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市值突破200亿美元,卖出了2万辆,2014年计划超过5万辆。SpaceX从美国航天总署接到了15亿美元的合同,并已经成功向国际空间站送货。
三、 三个启示。
1、硅谷“五条”。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硅谷?黑石创始人彼得森总结为五条成功因素:企业家、投资人、研究人员、专业人士(法律、会计等)以及技术工人,简称“硅谷五条”。
2013年10月出版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文章《谁是下一个硅谷(The Next Silicon Valley)》,选出了6个候选区域:以色列,俄罗斯的Skolkovo创新城,印度班加罗尔,伦敦科技城、巴黎南部的萨克莱校园(saclay),北京中关村。但是在2012年全年的科技风险投资420亿美元里,美国占据了52%。硅谷拥有世界上顶级专业数量排名前两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大学(UC Berkeley),据统计,52%的硅谷企业创立者来自美国之外的精英。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但硅谷是无法复制和超越的。
2、温情的保姆和无情的剃刀。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美国百分之四十的风险投资投到了只占国土面积万分之五的硅谷地区,让硅谷创造了无数的神话。在这里,大约每十天便有一家公司上市。美国前一百强的公司中,硅谷占了四成,包括 IT 领域的领军公司惠普、英特尔、苹果、太阳、思科、雅虎、Google(谷歌)和现在很红的 YouTube、Facebook ,以及生物领域的基因科技(Genentech)。当然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 KPCB、红杉风投等也在硅谷。
硅谷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孵化器,著名的有:Y Combinator 、PlugandPlay Tech Center、500 Startups,形成了全体系,多层次的创业孵化方式,,互联网行业很多著名的公司都是从这些孵化器中孵化出来,成为世界所有创业者梦想的地方。对于一个有想法的创业者,硅谷简直就是温情的“保姆”,这些孵化器会给你提供办公、资金、导师等等,创业者几乎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办任何手续,就可以得到创业所需要的一切,每年硅谷烧掉风险投资资金多达几十亿美元。这种环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硅谷有着残酷的淘汰体制,旧金山湾区新闻联盟最新公布的2013年度硅谷“150强”的名单显示,与十年前相比,今年仍上榜的公司名单仅剩不到四成,其余超过六成都已消失,它们不是被兼并、收购、迁移,就是因销售业绩下降或企业倒闭而被淘汰。
即使在能在上述孵化器中毕业的企业,创业者都必须付出股份稀释的代价,投资人和孵化器都要占有主要股份。每次金融危机一开始,硅谷就成为“重灾区”,大量的高技术人员失业,同时很多创业企业初期以股权吸引人才,但同时又拒绝发工资,要求所有人员一起承担风险。硅谷公司破产清算也是世界上最快的。据统计,即使是在网络泡沫高峰、创业最容易的 2000 年,创业的小公司(Startups)最终能成功的或者上市或者被收购的,不过百分之二到三而已。市场在硅谷扮演了无情的剃刀,把任何一个哪怕只有很小弱点的创业团队,残酷地剔除掉,能坚持到最后的成功者比买彩票还幸运。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说过,他每天都像在矗立在深渊边,随时准备粉身碎骨。
温情的保姆和无情的剃刀正是硅谷的一体两面,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时时刻刻牢记,同时也切身感受着。
3、向其他行业蔓延的摧毁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硅谷的“硅”含量正在下降,其创新的力量正向其他行业蔓延。谷歌宽带和Wi-Fi 气球,入侵了传统的电信运营行业;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特斯拉电动车,目标是改变以底特律为代笔的传统汽车产业;SolarCity目标是改变以石油为基础的能源产业;Hyperloop超级高铁计划要颠覆人类交通的模式,还有许许多多创新公司正在传统领域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
硅谷的这一轮创新是以破坏和颠覆传统行业的技术与商业模式为目的,把一百多年形成的产业固定格局打破,未来对人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硅谷两天里,不时能看到IT新贵开着特斯拉疾驰而过,与07年来的时候不同-充电站、太阳能电站随处可见。硅谷未来将改变什么?谁也不敢预测。据说,伊隆•马斯克这类的硅谷精英门信奉的哲学是最终人类会依靠不断科技创新解决目前一切问题,从能源危机到人口爆炸,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危机,提供丰裕的供给,使每一个人都受益,摩尔定律就是这个哲学的基本信条之一。
硅谷之行的启示希望能帮助国内的开发区、创业园和孵化器等突破常规思维,跳出固有模式,迎接下一轮产业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