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软件+”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掀起一股新热潮。李克强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带给软件产业哪些新机会?我们看到,软件+浮出水面。
(文章之一)
软件:“互联网+”的纽带
文/本刊记者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按马化腾的话说,“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再简单点说,互联网+是一种对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
那么“软件+”呢?是不是等于“互联网+软件业”?答案显然不是,首先软件业不是传统产业,它是新兴产业,其次,软件业是互联网+的灵魂,是“+”的纽带和粘合剂。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软件+是软件业的升级,并不简单等同于“软件+其他产业”。
“互联网+”带来颠覆?
其实,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并不是带来颠覆,而是一种升级。“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滴滴打车,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邱兵的澎湃网。
而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 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在金融领域,余额宝横空出世的时候,银行觉得不可控,也有人怀疑二维码支付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银联对二维码支付也出了标准,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李彦宏认为,互联网+带给中国传统产业新的机会,因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历程并不长,如果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大大提升运营效率。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表示,虽然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一天也离不开互联网,但“互联网+”的提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此前已经明确提出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更多的提法是“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近两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到传统产业PC互联网时代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相结合会有更多看点。
在他看来,经过“十二五”信息技术的基础打造,此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正是站在这个新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与全新定位。
专家强调,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生产力工具,对于企业的发展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向互联网+转型并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切实的企业发展途径,万达发展 O2O电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对原有传统行业的发展探索。在当今美国,最火热的企业莫过于Uber和Airbnb,这两种企业本质上都是一种共享性经济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对于智慧城市、医疗产业和农业都存在这能够结合互联网来提高效率的行业。
本刊认为,今后一个时期,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重要对象: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上市后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在 PC 互联网已经没有办法形成能够撼动其地位的力量,现有的机会来自于移动微商。工业互联网现在迈入 4.0 时代,对提升中国的生产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又是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规模。互联网金融概念去年已经炒的火热,但是毫无疑问,对于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而言,互联网金融所蕴含的商业机会与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
用软件去“+”?
雷军比较有意思,虽然其公司的营收是靠着性价比高的硬件产品撑起来的,却一直宣称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在今年两会上,更是提交提案,要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
雷军早就认识到,硬件是没有故事可讲的,所以要讲互联网和生态。实际上,牵强一点来看,小米和互联网的关系非常密切: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入口。
实际上互联网巨头都看到了一点,那就是: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过程中,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百度依靠百度大脑,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领头羊;腾讯通过类似微信、滴滴等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小米则是用互联网模式把一个售卖硬件的公司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公司。
上面,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加的什么”,下面我们则要看看用什么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 “互联网+”, 最近这是一个非常热的词,我们叫做internet plus,目前各行业包括投资界方方面面的人对这个概念都比较关注。因为我是做互联网的,今年大概是中国互联网 21周年,我在这个行业差不多待了21年,所以,我们理解的话,这个“+”更多是一个融合和改造。这种融合要靠软件来说话,对软件业界来讲,机会就在眼前。
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舟认为,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化,软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市场越来越大。这个渗透的过程就是一个“+”的过程,所以,互联网+要依靠软件去“+”,这是软件业的蓝海。
但这个机会不是人人都想去抓住,很多软件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加法,而是乘法。当然,更多的是一些传统企业对于软件企业试图借助于互联网+侵入其领地的担忧。
马化腾在提到“互联网+”这个话题时说,虽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深远的影响,但国内很多行业还缺乏对于“互联网+”的正确认知,拥抱互联网的积极心态尚未确立。马化腾希望政府能在推动“互联网+”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马化腾说,目前,有些传统行业的从业者还将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担心互联网成为自身商业模式的颠覆力量。有些企业不相信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对“互联网+” 抱着观望的心态;或者是已经有改变的意愿,但由于自身惰性和历史惯性,一直未能付出行动。这些认知不足其实阻碍了某些行业及相关企业借助 “互联网+”的手段来改造自己,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升级,激发新的活力。
其实“+”是个开放命题,既然“+”了,就意味着大融合,而融合必然会伴随着复用,在互联网及其前身软件行业中,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行业规则。传统企业走向新的时代一样要遵循这个规则,多快好省的复用思想在传统行业也应该大行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和互联网并驾齐驱。如果说互联网现在的历史使命是升级传统行业,那么传统行业靠什么能赢得一场翻身仗呢?能够扶持“互联网+”的肥沃土壤就是产生出技术复用带动模式革新的“+”后的软件工程思想,我们称之为“软件+”,这是“互联网+”的基础,是所有变革得以顺畅进行的稳固基石,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互过程中提供保障的可靠温床。
从软件+再向前迈出半步,软件业+则理所当然浮出水面。
软件企业也要O2O
“当前很多软件企业在帮助传统企业实现O2O,但是自身实现O2O的很少,那这就是问题了,自身都不能实现O2O体系,怎么去帮客户实现O2O、互联网+?” 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舟如是说。
本刊记者了解到,依托平台的软件商城,实现线上、线下渠道重构,结合社区聚焦客户,将销售人员、代理商、客户和公司员工基于平台化协同,形成同望科技自身的O2O体系。推出两年以来,销售员、代理商、社区、客户、商城,整个链条的连接非常顺畅,标准产品的销售量有10%的增长,销售成本、交付周期大幅度缩短,渠道效率大幅提升,服务满意度随之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利用互联网,建立软件交易的撮合型平台十分必要。
拿管理软件来说,因为从选型、试用、购买到运维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分散、信息不对称、交易链条长且交付结果非标准化等问题,亟需撮合型交易类的平台作为沟通媒介来调和供需、促进合作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一方面,从管理软件提供商和企业用户双方来讲,能够提高信息化效率,用户告别了选型无门、试用没戏、购买无数的盲目状态,管理软件提供商也真正提高了营销效率,降低了销售成本,彻底实现了管理软件买卖双方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对于撮合型交易平台自身来说,区别于传统的购物网站和资讯网站,聚集在平台上的企业用户和软件供应商伙伴会在基于该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不停地持续地互动,交易双方的行为不再仅仅是临时性的销售活动,双方除了完成购买任务外,由于管理软件行业的特殊性,还会有“复购”、 “售后服务”等目的需要达成,而且随着平台用户的逐渐递增,广告投放的精准率将超越常规大众媒体网站,从而构成平台自身的增值利器。
再者,在互联网+时代,云服务化已成软件业发展趋势。对于像SAP和ORACLE等跨国ERP企业,都在加速部署“云“。就连像国内巨头浪潮、用友、金蝶等也都在纷纷转向互联网模式,财大气粗,使得这些企业的云端部署成为可能。但对于占据中国市场绝大多数的传统管理软件,他们深深的扎根于各行业细分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但苦于资金、人力等多种因素,面对客户应用的移动化、云服务化需求时,显得更加力不从心。而当这些企业真正的提供了云端服务时,给中国的企业所带来的竞争力也将是更加巨大的。
以金万维“云平台”提供的访问技术为例,采用虚拟化云平台技术,各行业管理软件提供商不用对自己软件进行任何的开发,便能通过公有云或者私有云部署的方式将软件发布于云端,大大降低实施环节成本,同时支持手机端、ipad端的访问。
金万维云平台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称,下阶段将着力帮助与金万维已合作的近5000家各行业管理软件提供商伙伴转移到云端。“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管理软件,特别是像ERP这样的企业核心应用,能否快速SaaS化,着力点在此。
互联网+时代的最后一招,是服务互联网化。
与传统的售后服务,包括电话服务、上门服务不同,互联网+时代的售后服务更强调服务的高质量和及时性,解决管理软件买卖双方的矛盾:即服务商提供服务艰难、收取服务费困难,但企业用户却对服务不满意不愿意支付服务费。互联网+时代的售后服务,由于将软件全部部署在了云端,用户端在软件出 问题的时候,服务商在另一端可以迅速反应,提供服务。每次服务完成后用户满意即可通过连接双方的媒介来支付服务费。目前在行业内,这种专门的服务产品已经产生,例如:帮我吧远程客服平台,除了实现远程控制、远程协助和远程诊断等基础功能外,还可以对自己的客服人员、客户以及所有软件问题进行管理和统计,从而更智能地去帮助供应商或服务商考核客服、改进产品。
由此可见,“互联网+”下的软件行业,是一个覆盖研发、销售、运营和服务的良性的新型互联网生态系统,使存在于这一生态系统的中小微企业用户和软件供开发商、经销商、集成商、服务商等皆受益。
(文章之二)
记者手札
做好“加法”
今年两会让“互联网+” 迅速蹿红, 实际上这个词在2012年就已出现,但这次的来势凶猛,还是让人感到意外。互联网精英们自然是喜气洋洋,软件业界也在闻风而动。问题是这个加法怎么做。
很多人似乎以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加汽车,互联网加房地产等。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时,仍将资金数量、经济年均增长率和总规模等当作了指标。这两种理解都没有抓住“互联网+”的精髓,前者对“互联网+”的理解过于简单,后者则属于“换汤不换药”。
按照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所谓“互联网+”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扩散、应用过程。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软件在其中启动关键作用。
对于众多的传统行业来说,被“+”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了救命的稻草,互联网这种过去看似浮空的虚拟正在逐渐向现实靠近,甚至大有取代现实之势,但鲜为人知的是,互联网看似美好的背后依然让传统企业有着不可逾越的痛。高昂的技术实现代价让传统企业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如何被互联网“+”成了传统行业亟待解决的命题。
那么,软件+,实际上归结为如何做加法,涉及到如何为传统产业服务的问题。中国软件业需要走入能极大满足客户需求的工业时代。这首先要克服两个短板:一方面软件企业长时间处于低水平重复性的人力或成本耗费,根据客户变更的需求不断修改产品,而不能在业务和产品设计创新上加大投入,难以实现更大的客户价值;另一方面,从客户角度来说,投入越来越大,但价值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没有赢家的局面。
要做好加法,还要时刻注意在互联网催化下出现的新业态,如信息服务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等。可以上,对加法来讲,技术已经不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产业的升级才是王道。
追溯互联网发展,创新常伴左右。从技术的快速变革到产业模式的推陈出新,互联网经历了诸多的浮尘和争议,而今年的两会,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也如预料中迎来第二春,与互联的第一次爆发不一样,纷至沓来的跨界合作和交叉转型,仿佛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时代,或者说在软件+时代,服务传统产业是软件企业的最大机会。但纵观国内软件行业,从企业用户来讲,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他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实现企业信息化,但同时更渴望拥有低成本、低门槛的信息化服务,以解决销售、管理、资金等诸多问题。而对于软件服务商来讲,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一块“大蛋糕”,但是服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软件部署成本居高不下、售后服务存在收费“怪圈”等问题,令这块“大蛋糕”变得愈发难入口。
看来,加法,并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