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网络互助成诈骗新幌子
朋友圈随手转发网络筹款献爱心,却被“爱心奖励”误导加入了网络互助平台,但何为互助,是否符合加入条件,均没有事先明确告知。近日,有读者向记者爆料,有网络互助平台涉嫌以3元低门槛诱导会员加入领取“30万元互助金”,但实际上却需要连续充值付费。网络互助平台靠谱吗?资金去向谁来监管(4月11日《南方日报》)。
不少网络互助平台打着公益的旗号,推出“互助计划”,让网友加入网络互助平台,如以“爱心奖励”刺激,让网友交钱获得多少万元的互助金保障;有的网络互助平台还存在让用户反复往账号里充值的问题;还有的“互助计划”已经逾越了互助性质,成了一种保险,而这些网络互助平台并不是保险机构。另外,一些经营主体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同时还可能诱发诈骗行为,从而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网络互助平台多达两百多家。这么多家网络互助平台,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对于这些网络互助平台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网络互助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加入,还存在不少诱导性内容,比如广告打出交很少一点钱,就可以获得数百万元额度的保障,覆盖很多种疾病等等,但打开细则认真看,会发现里面设置的条件却又极为苛刻,如要求一年内未因同一病症持续或反复用药、女性要求未孕,平台并不对互助金额作出承诺和保证等等。“互助计划”更像是“保险计划”的变种,但正规保险很保险,“互助计划”却并不保险。
正如专家指出,互助计划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这就难以避免出现造假骗钱等风险,让参加人员未来得不到保障。当然,对于网络互助平台这一新兴事物,要看到其利弊两面,对其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也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而要避免其“双刃剑效应”。如目前来看,网络互助计划的受益者也不少,有一些人加入网络互助平台之后身患重病,确实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对此,就要让网络互助计划能够健康发展、规范发展,以能受惠于更多人;要能规避风险,让网络互助计划发挥出正向作用,能够兼济天下,而不是让求助者更无助,让求助者更受伤害。
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如对于资金去向加强监管,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对于网络互助计划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要能及时出手遏制,对其有益于社会的方面,使其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平台更应该积极自救,要能完善风控措施,避免诱发金融风险。要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平台要能以用户利益、社会利益、公共利益为重,充分发挥出运营智慧,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做久。这样才能让网络互助计划真正发挥出网络互助的作用,帮助更多陷入困境的个人与家庭走出困境,让网络互助平台能够真正成为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的辅助与补充。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