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酒香不怕巷子深”——浅谈软件过程改进与软件外包

一句曾经在餐饮行业广泛应用的俗语,细细体会,对我们“软件外包”事业的发展同样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软件质量”才是硬道理。

 机遇与困难并存

众所周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巨大:根据台湾工研院的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约为144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占70%,欧洲市场占15%,其他地区则占15%。而另一个数据则表明,仅美国每年软件业务外包量就达400亿美元以上,而且这个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22%左右。这也吸引了众多的软件企业前来追逐,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外包市场分额还比较小,与印度相比还不是一个数量级。我们的政府、行业专家、企业领导等各方力量都在分析,我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1、 国内企业开展软件外包的时间短,规模还比较小;

2、 我们的软件企业规模较小,无法承接大型国际项目;

3、 在市场渠道方面处于劣势;

4、 人才缺口和培养上

5、 相关制度尚不够完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的确我们的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的确存在这一些问题。而我此次要与大家讨论的并不是我们已经总结了许多次的问题,而我要表述的是:机遇与困难并存。

首先,全球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景气现象,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了降低成本,改善核心竞争力,许多国外知名大企业开始把外包作为首选,另外,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目前西方国家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为软件出口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其次,大家都曾屡次听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里”这一回避风险的一条原则,尽管印度占据了巨大的市场分额,客户更希望存在多种选择和竞争,需要创造稳定的资源,这就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低成本人才优势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商机;

第三,经济飞速发展,尤其近些年,经济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长,国内需求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为海外的客户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曾经有一位海外企业领导在回答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外包时回答:我们的业务在中国,我们的市场在中国,为何要把系统开发放到印度呢?

第四,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且以多种形式多种平台,为国内外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第五,由于世界经济的颓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动荡,国际项目外包成为美国等国家投资者的较好选择,中国政局稳定,各大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据统计,《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400家将其生产网络拓展到中国,国内企业在外包领域的机会随之增加。

虽然我们的软件外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分额不断上升,2002年的市场规模是700多亿;而软件外包出口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我们的软件外包产业有个良好的发展开端,而且国际环境为中国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软件产业面临机遇,众多专家都在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也许我们可以以印度为榜样,学习和参考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拓展一下思路,其实“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 印度的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经验同样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库

中国软件出口只有几千万美元——几亿美元,而印度已达到几十亿,应该说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原因可能存在很多,但是从主流经验来看,“软件质量”是最为重要的。Soft Tech美国曾经跟许多知名软件公司沟通过,在许多媒体中我们也可以屡屡看到,一谈到软件,大家想到的必是印度,而且在西方客户的眼中印度就是“软件质量”的代表。软件质量的提高因素有很多,“印度人借助CMM来印证他们的质量和能力成熟度”,我们的企业也开始意识和逐步采用。

首先,从起源上来讲,CMM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CMM是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美国国防部评价软件承包商的能力,降低国防采购风险。虽然CMM既不是政府标准,也不是行业协会标准,但是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迅速在美国乃至世界软件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换句话说,在当时只有通过了CMM评估,才可以入围美国国防部的国防采购。鉴于CMM的最大应用前景,SEI注册了CMM的专利和商标,并同时围绕CMM为基础的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评估建立了从审核员培训到提供评估的一整套服务体系。

其次,以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例,也足见CMM在软件出口方面的重要性。80年代末我国的软件出口额与印度相差不超过一个数量级,可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已比我国高出近2个数量级,其中原因颇多,但从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积极推行CMM评估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初,全球有7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CMM4级和5级评估,其中印度就占了20多家,通过CMM评估,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软件开发能力,而且提高了软件产品质量,保证了向美国和欧洲软件出口的高速增长,如今印度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软件生产与出口大国。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赶超印度,我们中国的软件企业,同样需要走出作坊化的模式,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用科学的软件工程及质量控制的方法,规范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质量水平,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而可以说CMM是经过多年实践并取得成功的模型与标准之一。

第三,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个别人才的能力,也不是简单的拼凑和规模的扩大。我们的企业曾经遇到过机遇,也曾经有国外知名的大企业      想把几千人的国际项目转到中国,而我们目前的企业规模是无法达到的,以下有一份来自美国的对比数据供参考:

India

Industrialization model

The number of exporters reached 3000 companies

Top 13 software companies’ revenue are above $100m

InfoSys reached 9500 people and market value $45 billion.

TCS reached 10,000 consultants

> 5000 16

> 10000 6

China

Manual workshop model

2000 software companies 

less 50 people: 55%

50 - 200 people: 42%

200 - 1000 people: 2%

> 1000: <1%

“规模”纵然重要,但是规模并不等于简单的数字相加,规模越大越是需要“一定的规则”,举个简单的例子:“1”和“1”只有通过“相加”才能得到“2”这个结果,而如果没有了这个运算规则,即使有再多的“1”堆在一起,也不会产生“相加”的结果。我们软件企业精英或是多个开发团体正是可以通过这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国际标准”来达到规模和实力的加强。

第四,制造行业的发展经验对软件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就是“印度研发,中国制造”,且不谈这句话其他方面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目前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和地位,例如:东莞、苏州、无锡、昆山等地汇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IT及电器等行业制造厂商,国内也拥有类似海尔等自己的知名企业;近些年更有诸多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进入中国。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技术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制造业已经走出了“手工作坊”模式,形成了规范的产业。规模巨大的制造工厂,如果每个人都是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操作,很难想象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我们的制造产业从大的方面采用了类似TQM、JIT(JUST IN TIME)等诸多方法,小到每一个小的工序甚至是动作如何操作都规定的很清楚,才能形成目前的产业规模。我们曾经提出“软件工厂”这一概念,如果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来看,我们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对软件产业的壮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所以我们的软件工厂同样需要先进的标准及方法,这不但是软件产业做大的需要,同时将会带来“软件企业”实力及规模扩大这一结果。

 实施CMM不但是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更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变革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CMM并不是一纸证书的市场效应,而是实实在在能力的提高。虽然,CMM作为一套国际标准,可以成为国外企业认识和认可我们的开始,但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有能力才能抓住客户。不少软件企业认为拿到了CMM的评估证书,就等于拿到了软件出口的通行证;实际上,拿到了CMM的评估证书,即使是CMM5的评估证书,也仅仅是软件出口的入门证,能否拿到软件外包的单子,关键还要看技术实力及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从渊源上说,CMM确实是美国国防部为评估软件承包商资格而推出的一套评价体系,但它仅仅是一个入门证,最终还要看软件开发的水平。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实实在在的实施CMM,而且要持续不断的坚持软件过程改进,只有这样才是即获得了CMM带来的市场效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实力的提高。(在这里有一个例子跟大家分享:为了坚持保密的原则,不方便透露公司的名称,在与一家日本的发包公司谈合作时曾一渡陷入僵持状态,但当我们的客户说明了已经实施了CMM,并提供了非常规范的文档记录时,合作便有了转机,并最终谈成了合作,而且因为在实际的项目中能力被认可而获得长期合作的机会。这个例子说明了“市场效应”固然重要,“真正的实力”才能留住客户)所以既然要做CMM,就应该两个方面都获得。

其次,实施CMM不但是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更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变革。CMM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控制,从管理的角度,也强调了团队建设、团队合作,体现新的管理与文化理念。它帮助软件企业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制度化,各个阶段的软件开发人员遵守共同的规则、规范,保持各个阶段的协调,使整个过程有序化并得到控制,从而使软件企业逐步走向成熟,也为企业的规模化奠定基础。

总之,要做好软件外包,渠道及推广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锻炼内功”才是发展之路,

毕竟“软件质量”才是硬道理。寻找外包项目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项目来了,而我们又无力承接启不是更加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