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夕日“欧洲乡村”,今日“软件之都” ——爱尔兰

一、爱尔兰概况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中南部,西临大西洋,东北与英国的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同英国相望,为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国土面积7.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多万,绝大部分为爱尔兰人,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和英语。居民94%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信奉基督教新教等。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爱尔兰被称作“欧洲的农村”,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农产品而闻名。20世纪60年代,爱尔兰劳动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36%,从事工业生产的仅为25%,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属于内向型经济。1959年开始实行开放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并吸引外商投资。1973年加入了欧盟,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到20世纪70年代初,爱尔兰还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后来,爱尔兰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吸引比较有希望的领域,如软件等,吸引投资和重点扶持,促成了软件产业的飞跃发展,由此带来了国家经济的腾飞。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爱尔兰经济快速发展,GDP连续保持9%的高增长率,2000年更达到10.7%,位居欧洲各国之首,人均收入跃居欧盟国家第2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受到欧盟和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2年爱尔兰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9%,2003年为2.5%左右,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1,17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9,800美元。2004年经济增长率估计将有所回升,达到3.5%左右。

爱尔兰高等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经典学院。其严谨、完整的教育体制世界著名,尤其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科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其高等教育包括综合性大学、技术学校和教育学院,有10万多名学生。所有这些学校都以国家资助为主,实行自治和自我管理,最近几年开设了一些提供商务课程的私人学院。在全国有四所综合性大学,即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利默里克大学、都柏林市大学。技术学院遍布全国各地,提供贸易、工业、工程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及训练。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据统计,2003年爱尔兰软件产值达到149亿欧元,其中95%以上用于出口,出口总额达到144亿欧元。在欧洲销售的配套软件中,有60%是在爱尔兰生产的;而在欧洲销售的计算机中,有40%多是在爱尔兰制造的。爱尔兰,这个夕日的“欧洲乡村”,如今赢得了许多美誉,如“欧洲软件之都”、“新的硅谷”、“软件王国”等等。

二、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过程

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崛起于80年代后期。1991年,爱尔兰软件从业人员只有8000人,销售额22亿欧元,出口额20亿欧元。90年代中期,爱尔兰本土软件企业经历了从为海外企业提供服务转向独立的产品开发,并将市场注意力从本土转向海外。1996年,软件指导委员会(NSD)引入了由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为90年代后期软件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爱尔兰国家软件理事会统计,到2003年底,爱尔兰拥有900多家软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140多家,软件从业人员2.4万人,软件产品和服务出口额144亿欧元,成为全球软件出口大国。

爱尔兰软件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1985年),主要是利用国外的软件产品对用户开展服务,同时也生产一些产品,但利润较低。

2、开始发展阶段(1986—1995年),国内软件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开始向国际市场销售。

3、高速发展阶段(1996年—现在),软件企业开始上市和兼并。1996年以来,大量的社会资金和风险资本、外国资本以及跨国软件公司进人爱尔兰软件产业,国内从事软件业的公司由1995年的390多家急剧增加到2003年的将近1000家。目前,爱尔兰是摩托罗拉、IBM、Intel、Lotus等公司在欧盟总部的所在地,世界10大软件公司有7家在爱尔兰办厂,有的还设立了研究开发中心。 

三、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作为“软件之都”,爱尔兰软件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三个特点: 

1、软件出口主导

由于本国人口少、传统产业规模有限、市场需求也有限,爱尔兰较早地把软件产业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使自己的研究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之上。特别是根据本国软件人力资源不同的特点,发展中间件产品,接受外包代工订单,主攻非品牌软件出口。目前,爱尔兰软件产品出口额已占出口总额的10%,2003年软件产品95%以上用于出口,其中跨国公司在爱尔兰的公司出口为133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92%,爱尔兰本地软件企业出口11亿欧元,占8%。

爱尔兰是个小国,却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开放的国家之一,大部分工业产品都用来出口,而且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几乎不存在什么关贸壁垒。因此,爱尔兰的商业文化以发展国际市场为重,以国内市场为轻,有时只是把国内市场当作一个起点而已。这一特点在软件产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软件公司为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常常是一开始就向出口的方向发展。

2、软件制造本地化

根据欧洲市场20多种不同语言的实际需要,爱尔兰将自己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化版本的加工基地 ”,成为美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和集散地。强调面向国际化的软件产品的系统化服务,提供从手册、包装、CD-ROM制作等全方位服务,并与美国有关机构联合建立风险基金。 

爱尔兰软件产业的主要创收产品包括财务服务软件、通信软件、中间件、电子商务和软件本地化。现在,爱尔兰已经成为全球的软件本地化中心。世界上一些大的软件公司,比如微软,就在爱尔兰设立了较大的软件本地化中心和销售机构。当然,在本地化领域,直接的软件开发工作比例比起其他领域要小一些,但是它有利于爱尔兰的软件产业扬名世界。

3、本国软件企业规模虽小,但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优势

爱尔兰本土软件企业绝大部分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办的,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企业较多,上百人的规模就算大企业了。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大部分是在原来从事软件咨询与服务业务的公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为跨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提供咨询与服务;大部分企业在为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后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定位和机会,开始形成了一些产品或产品方向;到现在大部分企业仍与美国一些大咨询公司保持着很好的业务关系;由于从咨询服务转向软件产品开发时间还不长,对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重视程度还不如印度;本土软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私人资本、风险投资和少量政府资助。

很多本土软件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以下是在爱尔兰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和它们的主导产品或服务。

Iona Technologies中间件;

Smartforce: 基于计算机的培训;

Norkom Technologies: 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Silicon & Software Systems: 芯片设计、实时开发;

Nua: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

Baltimore Technologies: PKI 加密和安全产品;

Trintech: 货币传输银行系统;

四、爱尔兰软件产业政策

1、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爱尔兰政府颁布了《电子商务法案2000》(E-Commerce Act 2000)和《版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法案2000》(Copyrigh & Related Rights Act 2000),为知识经济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法律依据。

《电子商务法案2000》对电子文档和电子签名赋予了与相关书面内容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这一领域的法案。它还规定并且鼓励使用加密和安全系统,以确保电子文件的可靠性。此外,这个法案还在法律上保证了来自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的加密密钥的机密性,该法案有助于保证爱尔兰成为商务和软件开发的理想环境。

《版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法案2000》为软件产业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该法案修改和加强了以前的相关法规,考虑了许多新技术的发 展,尤其是软件技术。它还对盗版软件的非法交易加强了处罚力度。对于软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来说,强大的法律支持无疑是必要的,只有在能够充分有效保护知识成果的环境中,软件产业才能得到发展。

2、实行税率优惠和政府补贴,鼓励外来投资 

爱尔兰历届政府都鼓励外来投资,把吸引外资到爱尔兰投资办企业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实行税率优惠和政府补贴,并对投资者的利益予以保护。 

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1998年7月31日前在当地注册的制造业公司,在2010年前最高只征收10%公司所得税,2011年提高至12.5%;对1998年7月31日前在当地注册的国际服务企业(如金融、批发、咨询),在2005年前最高只征收公司所得税10%,2006年提高至12.5%;对工厂、建筑和设备给予折旧补贴,不扣赋税;在爱尔兰获得专利并开发的产品免征所得税;公司利润可以自由汇出爱尔兰;在自由贸易区内注册的公司进口物品(包括主要设备)免征增值税;从非欧盟国家进口的用于储存、处理和加工的物品免征关税;出口到非欧盟国家的物品免征关税;对进入自由贸易区的物品处理没有时间限制;对欧盟国家进口的民用飞机配件免征关税。 

3、政府对软件研发提供财政支持

爱尔兰政府对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基础研发和行业研发(比如软件和IT业)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包括在大学进行的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发项目,以及公司内部的研发和新产品开发项目。为了支持大学进行应用研发工作,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即爱尔兰科技基金会(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SFI),以促进、支持公司在爱尔兰开展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工作。SFI管理着一笔4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来扶持未来几年基础软件和IT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3年爱尔兰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占GDP总值的1.4%,在欧盟国家中列第10位,同前两年相比有所提高。由于爱尔兰大部分研究中心和实验室附属于各大学,国家直属科研机构很少,因此对大学科研的投入实际上是爱尔兰政府科技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5月,爱尔兰科技基金会(SFI)拨出4200万欧元专款,用于筹建三个国际水平的科学、工程及技术中心,其中一个为数字化企业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新一代全球互联网支撑技术的研究工作,尤其要集中力量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互联网信息回收和网络应用个性化的智能软件。

爱尔兰企业R&D的投入虽在继续增长,但总体上仍远远低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为支持企业的R&D,按照2000至2006年国家发展计划,爱尔兰政府正实施一项研究、技术发展与创新计划,支持不同规模的企业向R&D型企业转变。

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方面,公共财政支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年来,爱尔兰政府实施的《商业拓展计划》已成为科技创业型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商业拓展计划》是一种所得税减免措施,旨在吸引外部投资者在爱尔兰建立企业。投资者在投资当年即可享受税赋减免。

4、建立国家科技园,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爱尔兰软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以及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紧密结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兴建国家科技园,在运行上和组织结构上充分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

爱尔兰国家科技园始建于1984年,它使企业与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的纽带,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中介、孵化服务。目前,该园已有90多家科研开发和生产的高技术企业。其中本国高技术企业占45%、外资企业和商业研究开发机构各占15%、服务性行业占25%,投资总额3.2亿爱镑。此外,爱尔兰政府还与那些选择了大学并在设备和软件上进行投资的企业签定协议,创建了8个软件开发中心。爱尔兰国家科技园通过对专业应用人才的培训、为欲设立企业的软件公司提供支持、协助软件公司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爱尔兰驻海外机构积极为软件公司开拓国外市场4个方面,体现出对软件一贯支持的政策。

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比较成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科研人员自己开公司,二是企业与学校建立联系,企业给研究机构投资,从而享受他们的成果。爱尔兰法律规定,以国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软件知识产权,在技术转移时国家持有的产权不得超过15%,即大学与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持有85%以上的知识产权。

爱尔兰2000---2006国家发展计划(NDP)中,准备投资19.5亿爱镑用于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其中的5.5亿爱镑分配给高等院系用以发展其研究能力。

1998年,爱尔兰高教局发起了一个名为“科学研究在高校”的项目,旨在提高高校科研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发展,2001年爱尔兰成立了科学与工程议会,鼓励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截至2006年,爱尔兰科学基金(SFI)将为通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领域投资6.46亿欧元用于研究发展,如都柏林城市大学就投入了560万欧元的资助金,用于研究自适应信息技术。爱尔兰企业局(EI)也有很多项目用来支持高等学校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爱尔兰的高校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如都柏林大学就耗资1千万欧元建成技术创新中心,进入该中心的公司都要经过管理机构细致筛选,对于知识密集型且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中心将为其提供免房租等优惠条件;而中心也将持有每家公司不超过6%的股票。都柏林城市大学也有类似的创新中心。在爱尔兰,一些大学教师在从事多年学术研究之后,转而创办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

5、积极同海外企业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吸引和培养软件人才 

爱尔兰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向海外拓展;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到爱尔兰工作,鼓励曾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学习工作过的爱尔兰青年回国创业;鼓励外国软件公司到爱尔兰从事研究开发。同时,放宽移民政策,大量吸引外籍技术和劳动力到国内就业,给他们提供各种比较优惠的条件。

软件产业有超过28,000个从业人员,这相对于全国160万劳工人数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其薪酬标准大致为:软件技术员,年薪2.5-4.5万爱镑;商务和网络分析员,年薪1.8-5.5万爱镑;高级软件人员,年薪3.1-6.6万爱镑;软件项目经理,年薪2.7-6.5万爱镑。这些薪水中已含有一部分奖金,并且奖金不用交税。

根据每年20%的预计增长速度,这一产业每年需要新增5,000个雇员。但是,每年国内的软件毕业生生源只有1,000人,这就造成了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

爱尔兰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首先,大学相应增加相关课程的授课范围。第二,软件公司积极从国外招揽人才,并且政府也出面推动这一工作。爱尔兰的生活节奏不像许多国家那样紧张,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专业人才,而且许多爱尔兰人纷纷回国。此外,还有许多机构或者培训公司也在从事着提高软件人员水平的进修和再培训工作。

五、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爱尔兰软件产业的发展实践,给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

1、立足比较优势,确定软件产业发展战略。

爱尔兰根据本国人口较少、内需市场有限、临近欧洲大陆等具体国情,将软件产业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市场需求之上,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成为美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和集散地,强调面向国际化的软件产品的系统化服务,大力发展中间件产品,接受以软件工程和项目为主的外包加工订单,主攻非品牌软件出口。实际上,爱尔兰采取了“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软件产业发展战略,以软件制造本地化和软件出口作为带动软件产业发展全局的突破口。

与爱尔兰相比,我国在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软件产业发展战略上,我国应当实行“内需拉动”和“整机带动”的发展战略。如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内需拉动的重点;制定引导和鼓励内需拉动的政府采购、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政策;集中国力支持软件基地建设、软件研究发展和标准制定;大力推动工程示范和应用推广等等。但是,强调实施内需拉动,并不意味着不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恰恰相反,我国软件产业必须始终坚持国际化方向,不失时机地扩大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外,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在整机生产和研发方面的优势,大力带动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的附加值,并通过整机出口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出口,这是和爱尔兰不同的发展道路。

2、选准软件出口目标市场,找到软件出口突破口

爱尔兰选择了以美国为主的软件出口市场战略,根据欧洲市场20多种不同语言的实际需要,面向美国软件企业需求,将软件产业发展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实现软件生产本地化,促成了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软件出口的高速增长。

目前,全球软件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我国在系统软件、关键应用软件以及软件出口领域,不仅与软件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还面临来自爱尔兰和印度的激烈竞争。我国已经面临激烈的软件产业国际竞争这些国家先入为主的挑战,出口能力差,短期内我国软件大规模出口欧美市场还存在很多困难,实现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应分析国际市场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我国软件产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出口市场,积极推动软件出口。

3、大力培养和引进软件人才,尤其是中高端软件人才和国际人才。

30年前,爱尔兰政府在全国著名的“三一学院”创建了计算机系,在各地建了12个技术研究院,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建设软件园区作为发展载体。如今外国大公司之所以青睐爱尔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尔兰拥有大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比其他国家更具有适应高技术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软件人才,也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但是这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人才供求缺口。我国一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软件产业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稳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队伍。要加大力度,吸引境外系统设计、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要从企业和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快各层次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扩大就业机会。

4、扩大软件出口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根据欧洲市场20多种不同语言的实际需要,爱尔兰将自己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化版本的加工基地 ”,成为美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和集散地。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扩大软件出口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所谓“引进来”,就是将引进国外知名的软件大企业,带动国内企业发展,作为提高软件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充分发挥现有跨国软件研发机构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跨国研发机构积极参与本地经济发展,支持软件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设立研发中心,鼓励跨国研发机构扩大本地分包业务量,加快软件先进技术的本地化转移,以跨国研发机构带动一大批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软件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承接海外软件外包业务,或出口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实施“巩固日本市场,做强骨干企业;突破欧美市场,培育优势能力”的软件出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