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以服务为核心的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对印度软件产业的考察的体会

文/广州天河软件园管委会  邱深山博士

2004年11月我随广州软件产业考察团赴印度考察,对新德里、班加罗尔和金奈等三个城市的国家级软件技术园、世界顶级软件企业和著名的软件培训学院进行了访问,并与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印度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会(NASSCOM)、印度软件技术园(STPI)和中印贸易协会对我们考察团的到访十分重视。我们还实地考察了印度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的公司“Infosys”等8家公司(包括全印度排名前四位的企业)和三个国家级的协会,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在新德里期间中国驻印度总领事馆科技参赞常青接待了我团并就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此次访问与考察,我对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特别是软件外包和软件增值服务业务的出口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到印度软件产业现状,学习了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广州软件产业界与印度软件产业界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以下是我考察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优先发展软件服务业 

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软件产业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促进了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年来软件产业以42%的速度强劲增长,软件技术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60%,到2003年软件产值已达159亿美元,软件出口125亿美元。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根据麦卡锡公司预测,到2008年印度软件产业将到达1000亿美元,出口为500亿美元。

印度政府较好地把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优先发展软件产业。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仿造硅谷的范例开始建设软件技术园区。为了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软件产业达到跨越式发展。90年代以来软件产业年增长率高达50%~60%,凸现以出口为主导的光辉业绩。印度政府的规划中明确指出,2005年印度的培训出口要达到50亿美元。在印度考察中,我们也注意Infosys公司员工就有2万6千人,收入高达10亿美元;HCL技术公司有员工有1万8千人,收入达5.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5家是它的核心客户。

1 产业政策开放 基础设施良好 企业信誉度高 

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件的供给与开发中心。在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中,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标位居世界首位,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54家采用印度的软件和相应的服务,供应其全球营运点所使用的软件,它对印度软件服务需求比以往增长了2倍以上。印度的软件服务已遍布世界106个国家,其中33个国家完全依靠印度软件的服务支撑。印度软件主要服务市场是美国,占美国的软件销售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国外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同时,还被德国视为国际软件人才的最大来源。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也是印度软件服务的主要买主。2004年印度软件出口将达到170亿美元。在过去5年间,印度软件业平均年增长率为50%,远远超过世界软件业15%的年增长速度。印度Wipro 、Infosys已经跨入《福布斯》杂志排名的全球500强企业行列。全国68%的软件出口来自于软件技术园区的企业,100多家世界著名的软件技术公司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并把他们在全球一半以上的软件研究和开发项目转移到印度。我们考察最著名的NIIT公司,他的校友在全球有300万人,印度有充分的人力资源是众多的跨国公司来印度发展的原因所在。结果有微软“视窗2000”研发成果问世于印度,微软的第三代互联网平台和相关的战略技术也在印度开发。世界银行估计,未来三年涌入印度的资金可以达到100亿美元。据NASSCOM预测,到2008年,印度软件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创造220万个就业机会。

2 实施倾斜政策 建立技术园区 注重人才培养

印度软件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原因与印度政府为软件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实施优惠的产业政策、建立软件技术园区、注重科学管理、财政支持和加强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分不开的。

(1) 实施优惠政策,提高软件的国际竞争力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届政府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置于优先地位,以期带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实施政策倾斜,配套优惠政策有关税、进出口政策、银行有关政策、货物税和劳务税政策、版权等,为软件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印度电子部软件发展局每年都有一笔专款用于开拓国际市场。政府设立信息技术部和“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专业指导信息产业发展;制定《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和《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印度政府对商务部管辖的软件技术园区除了免除关税,还以优惠价格向企业提供工厂和办公大楼,并提供电力、供水、电话数据通信等方面的优良设施和环境。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技术这东西,要么搞的规模很大,否则就会赔钱,各国政府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政府大幅度推进市场自由化和民营化。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改善外资投资环境,拉奥政府大力推动自由化经济政策,凡是软件产品和服务全部出口的企业,外资控股可以达到100%,还将软件业有关的设备和软件进口关税降到零,废除进出口许可制度;以出口为导向的软件企业可以自由使用外汇,自由转移资本;允许外资和私营企业投资电信业,取消印度电信部门的垄断,促进基础设施电信服务业的进步,私营企业投入到电信方面多达67.14亿美元。 

(2) 兴建软件技术园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印度政府在全国成立了38个软件技术园(STPI),铸成软件产业的“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有8000家,软件技术园内企业的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园外企业,2002—2003年度,软件技术园的出口额增长了46%,占了印度软件出口总额的70%。

软件技术园能站在软件产业发展的前沿,组织实施软件技术园区计划,为政府制订政策提出建议。软件技术园区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以国际标准完善软件企业的环境;第二个作用是为企业提供优惠服务的统一窗口,减轻企业办理复杂手续的负担,其优惠条件有:进口软硬件可以全部免税,免除园内企业10年所得税,2010年3月之前免征企业税。

园区还吸引咨询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进驻。1998年风险基金不足1.5亿美元,到2003年已经有65家风险投资公司进驻园区,风险基金达到11亿美元,最大的一笔是新加坡政府的2.73亿美元。

SPTI能从战略的高度观察整个印度,成为具有领导地位的数据传输服务提供者。与国际电信巨头AT&T、WordCom、KDD、Teleglobe、C&W等机构形成紧密的通信关系。目前,全印38个软件技术园都架设了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因特网国际线路带宽是330兆位/秒(Mbps),而仅最大的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的带宽就占到了45兆位/秒。印度政府在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电信港”计划——由高宽带通讯设施、跨国通信网络、数字交换与传输设施、卫星地面站所组成的网络系统。

(3) 重视软件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

印度大学主要是用英语教学,本土语言其次。因此,毕业生的语言国际化程度很高,在国际社会就业的空间很大。它在全球教育界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印度社会虽然并不发达,但却非常重视教育。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6%。不仅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而且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教育。印度的大学和学院发展迅速,到2003年有大学350所、1500家科研机构和10428家私人培训学院。每年有20万名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0万软件技术培训毕业生步入软件产业的一线。我们访问的NIIT是全球最大的20家培训公司之一,在44个国家设有子公司,3500个培训中心,与中国广州、上海和西安均有合作。印度政府还以宽容和大度的姿态对待人才外流现象,并把跨国就业作为一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正是几十年的积累,印度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在西方工作,仅在美国工作的印度人才就有54万。硅谷工作人员有38%是印裔,美国软件工程师中,有1/3是印度人。美国硅谷新崛起的2100家公司有820家是印度年青工程师创立的。正是这些“外流”人才为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有为印度介绍客户,有为企业提供信息,有的直接在印度投资和开办软件公司。

(4) 发挥软件协会作用,抓住世界产业脉搏

印度有两个重要的民间组织为软件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个是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一个是电子与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会(ESC)。NASSCOM、ESC旨在促进软件服务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电子产品和软件出口等领域的发展,从而推动IT产业的进程的非盈利组织,完全实施商业运作。目前NASSCOM、ESC协会有3000家会员企业,1800多家软件企业。它还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研究世界软件业发展动态,为政府提供发展产业建议。

(5) 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印度的软件公司,无论大小,对每个产品开发的全过程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这种做法大大减轻了公司人员的流动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为公司参加国际权威机构的等级评估积累了必不可少的文字资料。目前,在全球87家(CE—CMM)五级标准的企业中,印度公司或设在印度的独资、合资公司占了65家。这些足以说明印度软件及服务是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印度也十分重视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进行高起点软件开发,86%的软件公司正在采用最新技术。

(6)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创立软件服务品牌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的大部分业务订单还是靠电信往来和人员出差获得,现在印软件公司已在国外建立了620家分支机构,把触角伸到了主要发达国家的用户身边,印度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也是为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作贴身服务。印度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仅以自己的质量品牌就赢得了大批的国际业务订单。而且印度的一些成长中的中小公司在开拓国际业务方面也表现不凡。 

(7) 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服务方式多样化

过去,印度软件公司的业务比较集中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制造业以及零售业的应用软件开发方面,现在则逐渐拓展到了通讯、电子政务、交通、旅店以及石油等领域,服务方式则从现场服务向离岸开发和服务方向发展。早在1988年印度软件离岸开发和服务的比例只有10%,而2003年已上升到75%。 

(8) 完善法律体系,营造保护产权环境

印度的《版权法》和《信息技术法》是IT产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证。印度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涵盖在《版权法》中的。据说《版权法》是世界最严格的法律之一。2000年10月18日颁布了《信息技术法》,该项法律对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传播计算机病毒、干扰服务、复制软件、篡改原文件、伪造电子签名等违法行为规定了具体的惩罚措施,并确定了认可电子合同、电子文书和数字签字的法律依据,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12个有此类法律的国家。目前,政府正在加紧设立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机构。据有关调查,目前印度的盗版率也是比较高的。由于大部分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盗版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大。

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启示 

1、印度的离岸开发和贴身的服务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印度的软件公司已认识到中国市场巨大。我们到访的Infosys、HCL、ICT,他们到广州办公司、合作办公司的愿望强烈。我们认为这是广州与印度软件公司开展合作的良好机会。为此,我们拟向希望来广州的印度公司发邀请函,邀请他们来广州进行商务考察。 

2、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广州软件培训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培训内容贴近产业需求。建议政府设立培训基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培训体系,支持本地培训机构与印度合作的项目,使软件培训教育作为广州软件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结合我市软件企业自身培训力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按照软件技术培训模式,依托企业和培训机构人才结构互补的优势,建立国际化的软件技术培训体系,逐步满足我市软件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3、要建立软件质量保障体系。印度软件企业,以质量为品牌构成的信誉核心,可以服务于世界500强的企业。主要表现在开发质量和服务质量,还有优质的软件咨询服务业。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软件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我国的软件质量保障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因此,我国软件产业应大力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软件质量保障体系,学习和借鉴印度的做法,继续大力支持CMMI评估。

4、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软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高速通讯技术设施建设、基础环境和软件技术平台建设的投入。建议广州信息化各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重点考虑国家级软件园的通信网络和远程孵化器的建设问题,使其在短时间内能与国际接轨。印度的公共通信设施远远不如我们,但园区内外比较,通信条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印度园区建设是超前意识的结晶,即使是现在也是先进的通信设施。

5、加强广州天河软件园的建设与管理,借鉴国际管理模式,发挥政府政策主导作用。软件园管理部门重点抓园区规划、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印度软件技术园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力图引进海外软件园建设财团投资建设天河软件园。 

6、广州要引进世界级的软件企业。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沃土,广州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中心,同时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00多家入驻广州,这些企业的IT服务外包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所以广州具备吸引世界级的软件及服务企业。在我们到访的企业中Infosys、 Wipro、HCL、ITC、NIIT、Tata都对投资广州非常感兴趣,我们重点跟踪这些企业。

7、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现在主导着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沃土的是国内市场,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WTO的过渡期满,许多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国内软件市场就要演变成为国际市场。我们的企业能否在本土上拿到这些跨国公司的软件外包服务订单,就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所以,即使现在没有承接外包订单的企业,也要考虑如何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开发模式与国际接轨,要熟悉BPO的基本流程,提前应对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趋势。有的企业认为软件企业国际化就是通过CMMI评估,我们认为通过CMMI评估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关键是企业能在发展中时刻按照CMMI标准去做,真正从团队的角度到达CMMI的标准。到时我们的企业将会看到,软件质量既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品牌。

8、企业文化与园区文化相互依存。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最高利益、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而园区文化是企业的外部文化条件,影响企业的发展。印度企业之间的相互“挖人”现象很少,因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可以供企业挑选的人才,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建设园区的文化环境还包括行业自律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如建设园区公共图书馆(包括虚拟图书馆)、创办软件技术杂志社、软件企业自律联盟、软件沙龙等。

9、鼓励企业做强做大。政府要通过政策调控来推动企业做大,如政府信息化项目招标中提高标准或鼓励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共同投标,使中小企业能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吸收他们的管理经验,快速成长为国际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