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智慧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 详细内容

福州:数字“大脑”显神威 城市治理智能化

近年来,福州稳步加快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通过加大信息技术在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深化应用,一件件“神器”让榕城在推动智慧出行、智慧防涝、智慧环保等领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天眼”让榕城交通“循规蹈矩”

2016年4月,一场为期3年的治堵攻坚战在福州打响。与依靠加大执法力度、疏导重点区位交通拥堵的传统方式不同,此次治堵可谓科技感十足。

对于城市交通而言,想要解决城区主干道路网高峰期因车流量巨大导致的拥堵,很大程度上要靠交通信号灯来实现。基于此,2017年5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历时1年自主研发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正式上线,将往日孤立的信号灯串联起来,成为治理城区交通拥堵的一件利器。

通过智能平台的多路口控制、勤务预案控制等功能,交警部门可对一条道路的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从而达到迅速疏解交通的效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0条道路、16个路段共246个信号灯路口设置了绿波通行信号,绿波协调设置率达54.42%。

除了一键式控制功能外,智能平台还可根据流量自动智能调控信号灯配时。只需在城区信号灯路口的每个导向车道内设置流量检测器,信号灯智能平台就能实时自动采集、统计和分析交通流量,继而根据交通流量实时自动优化路口信号灯绿灯时间。

在完善城区交通信号灯功能的同时,市交警支队还在全国率先研发出三大抓拍系统——“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违法使用远光灯自动抓拍系统”“乱鸣喇叭自动抓拍系统”,整治城区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是城区主要交通乱象之一,以往大多只能依靠警辅和志愿者劝导,效果甚微。通过“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的人脸识别功能,很容易就能确认违法者身份,再通过媒体曝光等手段,对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形成威慑。

同样,以往只能依靠肉眼识别的违法使用远光灯行为,通过远光灯抓拍系统,可轻易实现认定及抓拍功能。通过两个前置摄像头,一个在灯光的辅助下抓拍车辆的外观,一个测量车辆的灯光角度,同一时间同时抓拍,自动比对车辆车牌、车型等信息。再通过将相关数据传输至涵盖所有车辆车型的灯光数据库自动比对,来确定该车辆是否属于滥用远光灯违法。

“乱鸣喇叭自动抓拍系统”则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声阵列声源识别技术,在平台上形成一个类似气象云图的声场声压变化云图,其中红色区域代表声压值较大,蓝色区域意味着声压值较小。当司机按响喇叭,就能够凭借云图确定车辆所在位置,并通过“声学摄像机”进行自动抓拍和录音。由于采用频谱分析,抓拍系统能精准区分机动车喇叭声与电动车喇叭声、车辆行驶声、刹车声、轰鸣声、空调声等背景噪声,从而避免“误拍”。不仅如此,当多辆车同时乱鸣喇叭时,系统能够通过精准到毫秒的时间差,准确锁定“噪音”车辆。

“智网”让榕城防涝“耳聪目明”

作为台风常爱“光临”且河湖纵横的城市,如何让水“听指挥”,是我市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最大程度减少城市积涝,最快速度主动排涝,我市依托在全省首创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监测体系,一张智慧防涝网正加快织就。

“以往汛期来临或是台风临近,我们都要通过库湖闸站的值班人员去人工盯守,随时查看水位情况并做相应处理。现在通过系统,就能全方位监测,第一时间发出相关指令。”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口中的系统,便是联排联调监测体系。一点开系统,抢险现场、气象信息、各库湖闸站的实时视频及城区各水系实时水位图,都能在屏幕上一览无余。

从2017年4月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成立,智慧防涝体系就加快搭建。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该中心已在我市白马河及晋安河水系布置了110个基于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的水位监测设备,并在沿江闸站布设40个视频监控点。这些监测设备,都能实时采集并上传监测点水位情况,还可实时调集现场画面。

“当上游来水量超设定值时,内涝模型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调度下游泵站及时运行,防止内涝。”该负责人说。

通过联排联调监测体系,水闸联动、应急排涝、指挥调度等关键要素都合为一体,让应急人员、设备、物资调配效率大大提高,“作战”能力显著提升。据了解,去年底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监测体系一期已建设完成,今年将根据情况开展二期建设。

在各方防涝力量高度整合的同时,面对四城区47个主要易涝点和重点区域,为实现排涝快速响应,智能监测也无处不在。记者了解到,作为省防汛办在我市试点项目,福州城市内涝监测系统已接入百度地图手机APP,市民只要打开百度地图,搜索“福州积水”,就能实时了解各易涝点积水情况。

紧盯易涝点的还有道路上的小小井盖。据了解,基于NB-IoT技术,已有350套智能井盖在易涝区域“安家”,150多套已装上感应设备,实现易涝点动态监测全覆盖。记者了解到,智能井盖的秘密在于其内的2个“方盒子”,一个用来监控井内水位,一个用来监控路面水位,再通过NB-IoT芯片,把收集数据远距离传输。

有了这个“秘密武器”,井盖开合状态、井上积水情况及井下水位都能第一时间在联排联调中心的排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看到。“地图上显示的就是各井盖分布点,一旦井内水位或井外积水高度超预警值,井盖会第一时间‘通知’指挥平台,从原先的绿色标志变为红色,以便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及时排水。”该负责人说,以往积水点情况基本通过人工巡查获悉,有了智能井盖的反馈,除了让排涝效率提高,也能第一时间提醒市民绕开积水路段。

目前,智能井盖基本在江北城区布点,今年在扩大该片区布点范围的同时,还将在南台岛重点布置,让智慧防涝网更加坚实可靠。

“灵鼻”让榕城环境“天朗气清”

在机场迎宾路上,有一面福州特色的“迎宾牌”,那是一块近4米高的LED显示屏,为往来旅客实时展示着福州空气质量。打开网页、手机,市民也能随时随地获取空气质量情况和出行参考。这些都得益于遍布福州各地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早在2000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就逐步开展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陈远铭介绍,目前,福州已建成57个环境空气自动站、2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2个噪声自动监测站,并完成了自动监测站联网工作,实现对多种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控。

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起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制度。陈远铭表示,2017年,福州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五,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功不可没。去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预警平台,应用先进的数据模型,根据采集到的大气和气象相关数据,分析预测空气质量发展趋势。一旦达到预警条件,便会触发相应的应急措施。

除了对环境要素的自动监测,我市还将“数字”应用于机动车尾气、重点行业企业等污染源监测。

在福州南二环后坂路、福马路旁,都装有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屏。不出1秒,便能测出路过的机动车尾气是否超标。不少市民对此赞赏有加:这下“乌贼车”没处躲了!

“与传统的人力上路抽检方式相比,这套设备的效率要高出十几倍!”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大队队员洪美芬介绍,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一天可检测上千辆,还能完善车辆环保数据平台,提升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如今,空气、水质和噪声等环境要素自动监测,机动车尾气检测智能化建设,重点企业远程在线监控等数字手段,正在提高我市环保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执法水平,为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业务提供更智慧的决策。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