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智能未来”齐发力
5月11日至13日,欧美同学会与成都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论坛在成都举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不能有任何迟疑、任何懈怠,必须将机遇紧紧抓在手里。这是包括广大留学人员在内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
“需要强调的是,重大科学原理的发现和知识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核心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广大留学人员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把解决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的研究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注意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
“我们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脑科学、生物识别、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产业。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8家,获得专利4287项,人工智能企业影响力排名全国第六,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等领域应用场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们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集聚各类人才近500万,依托58所高等院校和4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素质研发人才。我们搭建创交会、独角兽岛等平台载体,设立了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规范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好未来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杨松帆
“我们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更有效的教学体验、更科学的评测体系、更公平的教育资源。通过数据化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很难注意到所有的学生,所以他讲的内容有时候是更加偏向于平均的孩子。但是我们如果用人工智能实时给他辅助,就可以使孩子们融入到教学过程里面,并且给孩子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这件事情其实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方式达成的。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但还远远不够。智慧教育是一个非常浩瀚的世界,我们还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做这件事情。”
海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其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核心议题:第一是脑认知基础,第二是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第三是智能语言处理和理解,第四是知识工程。中国的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学家在中文的处理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人工智能最大的外延是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奠基人阵容强大,尤其是华人和中华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这是中国人工智能能够崛起的重要理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