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 > 详细内容

智能制造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进程的演进,“大数据”、“物联网”、“再工业化”等新思维的兴起,吹响了向新的产业革命迈进的号角,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未来一个重要趋势。作为新时期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工业应当把握制造业新革命的特征与趋势,作出顺应潮流的战略选择,增强信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高度信息化为造船强国之梦奠基。

船舶行业的信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首先表现为信息的集成应用水平。近年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持续促进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提升。特别是在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产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自主开发应用等方面,骨干船企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船企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信息的流动仍局限于单个业务功能,部分船企管理信息化仍处于部门级信息系统的应用阶段,经营、采供、生产一体化程度低,信息集成性差,“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船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与打造智能船企、建设造船强国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建立全行业的船舶智能制造研发和应用推广平台,实现信息化整体水平领先,是增强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尽管我国船舶工业的硬件条件已经逐步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但全行业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的协同能力依然较低。目前,船舶工业信息化正朝着设计智能化、制造虚拟化、管理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船企要顺应这一趋势,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求同存异,协同创新,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否则,企业间信息化差异较大,“碎片化”状况加剧,必然不利于全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增强信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重在做好总体规划、系统建设和顶层设计,做好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统筹工作。不仅要变更传统的设计模式、生产模式,更要把传统的经验主导型管理改变为以真实数据和先进理念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建立造船企业内部、造船企业间、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间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异地协同网络等先进技术,达到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集成,实现区域性设计、制造、管理信息的数字化无缝连接。

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基础数据的积累和研究分析,通过整合现有基础数据资源,为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奠定基础。由于缺乏足够的标准和规范,我国船企协同与集成的管理制度和联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致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应用,导致协同与集成能力较弱。专家建议,在行业层面应强化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完善跨企业的信息、标准建设,健全完善典型船舶产品数据库、设计资源数据库、生产设计信息库、制造资源数据库和生产管理信息库等,夯实行业数字化基础。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强大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不仅是推动船舶工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造船强国的标识与“符号”。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新时代,我国船舶工业要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在体制和机制上积极创新,探寻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为造船强国打上“智能制造”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