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信息系统集成现状分析及企业发展建议

文/李莹莹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概述

从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在各领域的逐步应用,信息加工、开发、传递和咨询等服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产业,信息服务产业成为我们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信息服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由于机制不成熟而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如用户在选择信息服务提供商时缺少依据和标准,重大的项目实施中,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部分企业由于能力有限在承担项目后无法保证项目的正常完成,造成经济损失等。

因此,原信息产业部在1998年成立后,便开始酝酿推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并将其列为1999年重点工作之一;1999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信部规[1999]1047号文,简称1047号文),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从此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走入人民的视野。

1047号文明确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

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试行)》也已完成起草工作,并且在首批申请资质的21个企业中试行,经修改后于2000年9月发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的通知》信部规[2000] 821号文(简称821号文)。

经过3年多的评审实践,2003,信息产业部对821号文规定的等级条件进行相应调整。于2003年10月颁布了《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修订版)的通知》(参见信部规[2003]440号文,简称440号文),该文一直执行到2010年12月底。

2、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现状分析

截止到2010年底,系统集成资质在我国实施了10年,见证了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最为辉煌的十年,为促进信息系统工程规范化和保证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信息系统集成实施工程实施现状、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规模等与10年前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原有的资质等级评定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1年3月颁布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计资[2011]3号》 ,决定启动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的修订工作,并在修订完成前,暂停系统集成一、二、三级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部临时资质的申报、审批和备案工作,资质换证和年度监督检查工作照常进行,四级作为资质认证工作的入门级,可以继续申报,申报条件降低。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国获得系统集成资质证书有效证书数量为3781家,其中,一级资质232家;二级资质570家;三级资质2264;四级资质715家。

与2010年12月31日统计各级别企业数量比较图表如下:

表1 2010年与2011年系统集成资质获证企业各级别数量

图1 2010年与2011年系统集成资质获证企业各级别数量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一、二级企业数量在2011年均有所减少(一级减少9家,二级减少39家),这与上面所述的2011年暂停一、二、三级的新申请,只接受企业换证是相关的,部分之前获得一、二级资质的企业在换证时由于不在满足等级评定条件,被降低了级别。而三级企业数量增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原一、二级企业不满足条件,降为三级,另一个是因为2010年第四季度新申请的三级企业在2011年2月份公布导致。四级作为入门级,申报条件比之前有所下降,部分从事系统集成未获得证书的企业都选择四级作为申请级别,因此四级企业数量有很大的提高。

从通过企业的数量可以看出,一、二级企业由于系统集成等级评定条件要求较高,并定义为“国家队”和“省队”,因此,满足条件的企业相对较少。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国各省市不同等级系统集成企业数量分布及占全国的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各省市不同等级系统集成企业数量分布表

其中,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和大连五个城市是计划单列市,在这些地区开展资质认证业务时,资料不提交所在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而是计划单列市的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因此数据公布时将这些城市与所在省分开,本数据分析采用了工信部公布的方式,也将其单独列出。

从表2的数据看出,数量最多的省市是北京、广东(不含深圳)占全国的30%左右,而排名前六位的城市北京、广东(不含深圳)、深圳、上海、浙江和江苏所占比例达到50%,可以看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系统集成行业发展态势也比较好。而这些地方也是高校和技术人才集中的地方,也是系统集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提供了条件。

从表中的数据仍可以看出,北京的一级和二级企业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在高级别中占了很大比例。

3、对系统集成企业发展的建议

3.1 树立品牌意识

无论是系统集成行业还是其他行业,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品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以加速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和保护自主品牌,加大自主品牌营销宣传力度,扩大自主品牌国内外知名度。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利用专业展会平台,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已经把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到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品牌是企业展示给用户的第一张名片,知名品牌可以减去企业许多宣传和市场的费用。在系统集成领域,真正具有品牌的集成商还比较少。大部分系统集成商的优势都是几个稳定的行业客户或若干的产品,对于企业品牌宣传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希望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自主产品和行业品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3.2 加强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集成行业已经不在是简单的硬件调试和组装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从一、二级企业的公司概况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有些是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该领域的信息系统集成方面实力雄厚,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使得全国各省市同类的客户选择他们作为服务提供商;也有些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该产品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行业的客户,这些都成为企业在与其他系统集成商竞争的优势。

因此可以看出,系统集成企业寻求自身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具有自己的特色,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实力,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而具有核心优势,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开拓市场的费用。这需要企业重视技术研发实力,重视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技术方向的深入研究。北京的一、二级企业明显多于其他地区,除了本身占据地利的优势,主要优势是优秀人才的聚集,使他们能够开发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

3.3 增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句话在系统集成企业也同样适用。管理包含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知识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这些方面的管理不善,经常会使企业遭到严重的损失,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如许多企业对项目风险的分析和管控不足,导致最后项目的失败或者项目完成却没有收益;在比如IT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很高,一些企业对知识管理不够,往往因为一、二个核心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流逝,使整个企业在某个行业或者领域失去竞争优势。

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可以参考国际上成熟的管理模型,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可以在开发过程中,选择CMMI模型进行项目的监控,在人员和知识管理上,可以选择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在运维管理上,可以选择IT服务管理体系等。

3.4 重视IT规划、咨询服务和IT运维服务

IT规划咨询和IT运维服务都是系统集成产业链中,价值较高的环节,由于系统集成企业数量较多,给予甲方很多选择的空间,而甲方人员对信息化的了解程度往往与系统集成企业相比,相差很多,提供IT技术规划咨询,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规划和指导能力,这样的系统集成商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IT技术规划咨询市场慢慢形成后,也会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

IT运维服务作为系统集成产业的下游环节,在近几年已经广为人知。IT基础设施完成后,长期的IT设施运维工作需要有人完成,作为建设项目的系统集成商,完成运维工作顺理成章。近几年,系统集成项目的建设利润逐渐降低,而采取后续运维获取利润的模式成为许多企业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甲方更希望集成企业提供免费的运维服务,但我们也看到了付费的运维服务的情况越来越多。甲方也已经接受通过支付运费费用更有效的保证自身IT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计划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下设单项资质,颁发给在某个方面实力较强的企业,计划的单项资质包括运维单项资质,规划咨询单项、测试评估单项和工程实施单项,相关条件也正在拟定中。

4、综述

本文对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多年的审核经验,提出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对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也给予足够重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中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从事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系统集成、咨询和运营维护,集成电路设计等业务,免征营业税,并简化相关程序。”,到作者截稿时间,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新的等级评定条件也即将公布,相信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及整个行业在未来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李莹莹,现任职于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同时担任广东软件行业协会软件过程改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中软协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副秘书长。质量工程师、硕士,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主任评审员、ISO27001和ISO9000审核员,主要从事体系审核及IT行业研究工作)